本报讯(记者 蒋亦丰)本学期,浙江舟山二小北校区扩班8个,面临新进23名教师的用编问题。除了区内调剂教师外,按照过去的做法,还要打报告请增编制和新招教师。在当地编制极为紧缺的背景下,一条来自市里的新政策,让该校拿到了11个跨区域编制,缓解了用人的燃眉之急。
与该校缺编的境况不同,舟山不少县(市、区)却是长期超标准配置编制。记者从舟山市教育局了解到,舟山地处海岛,教育布点散、规模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编制配置体例下,一些地方实际使用的教师编制超过国家和省定的师生比标准。
“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和流动加快,位于小岛、农村的小规模学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超标准配置编制问题日益凸显,编制和人员使用效益较低。”舟山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包海忠说。
教师缺编和超编在同一个市的不同县(市、区)同时存在,以往编制“分级管理”的机制面临着新问题。从今年开始,舟山作为浙江全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的试点,推出了市域统筹教师编制和人员使用的新政策。
编制市管、人员县用、动态统筹,这是“市管县用”改革的核心。
统筹的关键一招是教师编制实行“市管”。县(市、区)原先的教师编制总数不变,在满足县(市、区)现有教育教学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市委编办重新核定实际可使用的教师编制,超标准部分纳入市级编制周转池,作为市域定向调控的总盘子统筹使用。建立与学生流动趋势相匹配的教师编制保障方式,每学年由县(市、区)申请用编计划,市里进行审定和调配。
“县用”方面,在核定总量范围内,由各县(区)具体管理和使用。
教师编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光靠教育部门推动。据介绍,为保障此次改革的推进,舟山不仅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市域一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和人员统筹优化的实施方案》,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市级层面的专项推进会。
“启动这项政策时,有些地方存在认识误区,担心宝贵的教师编制被削减,好老师又被调走了。”包海忠说,为避免在区域间调配时流失优秀教师,舟山特别设定了“不掐尖”这条红线,且参与主体为有一定教龄的成熟教师。
从“分灶吃饭”到“并灶生火”,舟山的改革举措,在解决教资配比不充分、区域学段不均衡等问题的同时,还节约了财政经费投入,实现了教师编制和人员使用效益双提升。
截至目前,舟山市已累计周转使用编制152个,压减超标准配置教职工131名。在包海忠看来,此项改革的最大红利就是提升了编制的使用效能,避免了区域、校际出现教师工作“不堪重负”和“人浮于事”两种极端。“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长期趋势来看,超编现象将会逐年凸显,舟山的这项改革也是在为新形势新变化提前作准备。”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28日 第02版
作者:记者 蒋亦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