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来,阎锡山晋南丧师、晋北失地、丢了运城,损兵折将,临汾危在旦夕。
阎锡山想,有些做法,为什么共产党就行,我们就不行?阎锡山思来想去想不通……
郭宗汾报告:“梁培璜又要求增援。”
阎锡山:“还是那句话,城存成功,城亡成仁!”
阎锡山实在太累了,在五姑娘的搀扶下进了卧室。
徐向前与阎锡山不同,作战一向注重人民的力量,很注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把军队置于人民群众之中。他在抗战时期坚持冀南平原游击战的一个重要战法,即创造平原地的“人山”就是很好的一例。
“人山”是相对石山而言。石山,确曾给红军游击战带来了天然的有利条件。敌人的“围剿”来了,红军钻进大山;利用深山密林,打击敌人;山上有野菜、野果、野兽。红军真是靠山起家,靠山吃饭。“树枝砍不完,根也挖不完,留得青山在,到处有红军。”这是当年红军在大别山传唱的一支歌曲。
来到一望无边的大平原,无遮无挡,一些干部和战士感到茫然:怎么办?徐向前不但在作战方式上提出要利用平原的有利地形,会藏、会躲、会打,而且提出了著名的创造“人山”的战略思想。
1938年5月21日,徐向前在中共长江局的机关刊物《群众》周刊第23期上,发表了《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一文,集中阐述了他的这一主张。
有人说:“游击队既然没有山的依托与隐蔽,人的两条腿又哪能跑过敌人的汽车或坦克呢?”徐向前回答:“不错,在平原地上进行游击战争,上面这些困难,确实是存在着的,但这仅仅只是困难,不能因此作出平原地无法进行游击战争的结论。”
徐向前进一步指出:“游击队活动的依托,一方面是地形上的便利条件,如山地森林等等;另一方面是与广大人民结合。游击队要自己能巩固和发展并进行机敏的灵活的动作,其主要条件是取得广大人民的拥护与帮助。”“周恩来同志说:军队与游击队是鱼,而人民是水。这个比喻是最正确不过的,河北是人口较稠密的区域,假如我们能在河北平原地上,把广大的人民推动到抗日战线上来,把广大的人民造成游击队的‘人山’,我想不管什么样的山,也没有这样的山好。”
结论很清楚:“人民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也只有这伟大无比的活动的人的力量,是日寇无法战胜的力量。我们要在平原地开展游击战争,就必须把广大的人民造成‘人山’。”
正是根据这一战略思想,徐向前一到冀南,就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尤其是组织自卫队或游击队。徐向前认为,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疯狂蹂躏,已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认识到,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为民族的生存而奋斗到底。如果整个民族亡了,个人还有什么?
为了使武装起来的群众具有真正的战斗力,徐向前还提出了具体而周密的组织形式和战术要求。
坚持和实行人民战争,这是毛主席一贯的战略思想。作为一个战区指挥员,徐向前的精明过人之处,在于依据战区的情况,把这一战略思想化为具体的战略口号。不仅如此,他还从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法,把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结合起来。这就使他的军事谋略既具有全局的指导性,又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全局的指导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这是徐向前作战运筹中时常显现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冀南的人民在很短的时间里被迅速地组织起来,形成了真正的“人山”。各县、区、村均建立起群众性的抗日武装,18岁至45岁的男性几乎普遍参加了自卫队或游击队。各种救国会、工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团体,拥有数十万会员。在反“扫荡”斗争中,群众创造了挖地沟对付日军的办法。长达万里的地道沟,在冀南平原上纵横交错,既限制了日军的机动能力,又利于抗日军民隐蔽,转移和伏击敌人。“人山”,成为任何自然之山所无法企及的足以让敌人闻之胆寒的伟大力量。
依靠雄伟的“人山”和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徐向前在抗日的战场上纵横驰骋。到1938年9月底,八路军就解放了20多座县城,消灭日伪军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5000余人,建立了51个县的政权,人口达800万,控制了西起平汉线,东至辽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在临汾战役发起前,徐向前同样注重人民的力量,组织了以太岳行署副主任裴丽生为司令员的临时后勤司令部。在与临汾相接和相近的洪赵、襄陵、曲沃、翼城、浮山等县,也都成立了支前工作指挥部,全力支援临汾战役。整个晋冀鲁豫边区的三干万人民,是人民解放军的坚强后盾。晋南、晋西南以及太岳、太行区的广大群众和民兵,热烈支前,积极参战,抬担架,送伤员,运输炸药、粮食和物资,捐献门板、木椽和麻袋,担负繁重的战勤任务,支援了大量的作战物资。
当时《人民日报》有几则报道中可证明:
晋南群众热烈支援
【本报太岳二十二日电】解放临汾战役中,群众热烈支援前线,从远至几百里的后方,直至新解放的城关地区,群众都揭诚帮助解放军。张相村规定给部队送染,每人担40斤,杨七十说:“给咱队伍送一回要顶一回。”他一担就担了95斤。浮山的霍武义看着大雨连纬,怕误了磨面,就把磨子搬在家里。在他的影响推动下,当时村中就有12盘磨子在家中隆隆地响起来了。他们得意的指着天空说:“你下雨,也误不了掩给部队磨面。”为了部队买菜方便,群众自动把蔬菜集中到集市,仅邓庄镇3月8号到17号9天中,妇女儿童送去蔬菜达14万斤。虽然部队买莱的人很多,豆芽莱却由100元一斤降到80元一斤。担菜的陈根成说;“那怕咱不吃菜,也要给部队送哩。”前方要用门板做工事的消息传到襄陵张纂村,张进楼知道前方没门板就不能打仗,他立刻说:“没条子也行,先下我的门。”正式通知还没下来,群众就自动送去一大堆门板。襄陵东郭村原来规定十天完成的送材料任务,他们三天就完成了。在群众热情支援下,部队未惑到供应的困难,大家都深深体会到什么叫人民战争。
晋西南群众热烈支前
【新华社晋绥二十二日电】晋西南人民在攻克临汾战
役中,热情支援前线。洪(洞)赵(城)二区500余人,自动组成担架队,每副担架都备有席子、棉被与水壶。 50多岁的中农李安伦,也来往前线抬伤员,胜利完成任务。该区妇女7天内做完800双军鞋,拆洗2000多套衣服。留在村内的青年和妇女、小学生组织起来,运粪种地。蒲县唐侯村等地煤工为支援前线,黑夜下窑,白天帮助支前群众种地送龚。新获解放之临汾西群众,在复仇情绪下亦踊袄参战,当地群众并热情招待解放军。
太岳太行民工英勇助战
【太岳消息】临汾战役中,晋城、高平、阳城、沁水、浮山、翼城、洪洞、襄陵、济源、坦曲和太行襄垣、黎城、壶关等县民工踊跃参加,并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艰民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参战民工在工作的空隙中,自动宣传土地法大纲,涂写标语,介绍老区的民主生活。3月7日,临汾城北有几个村庄刚被我军解放,阳城民工就自动写标语两天,写了100多条。伙夫原乾生向敌军家属去做宣传:“解放军是宽大政策,不怕,叫你儿子回来吧!”各县民工走到什么地方,常常帮助群众生产。济源、阳城、高平等地民工,三天内给驻地群众锄麦270多亩,担粪数百担。垣曲民工一大队随军进入东关后,大家看见好多手表、手巾、衬衣等东西,谁也没有去动;连他们拾到的8支长短枪、3条军毯,都交了公。民工们完成任务是坚决勇敢的。
3月7号打类家河碉堡时,阳城五区队民工韩张全、董引江等8人,跟着部队送炮弹,通过敌人火力封锁线时,他们艳着炮弹滚到我们阵地。因为要做饱兵阵地,又让他们回去扛门板。他们又滚过封锁线,抱着门板滚过来。这天炮兵一连掉(调)换了7个阵地,8个民工就这样滚着完成了任务。垣曲民工在东关战斗中,一夜送了6次弹药,一天只吃了一顿饭,始终没有说肚饿。他们异口同声说:“只要打下东关,再送三两次都没关系。”“把弹药送到战士手里”这是民工们一致的口号。
3月14号打南幸村时,阳城民工五区队队长栗裕智领着12个人,把炸弹一直送到火线上,并把箱盖用石头打开,放在战士身边,抓起来就能往出投。他们爱护伤员,无微不至。晋城民工二中队任小发、任奎水等4人在抬运伤员时,看见担架上没铺的,伤员受痛,就用自己的盘费买了半斤棉花,一丈八尺布,做了一条褥子,铺在担架上。在他影响下,二中队三班民工也做了五条褥子,铺在担架上。阳城民工张火林把自己的被单给伤员盖上。伤员说:“不要,看把你的被单染红了。”火说:“你们在前方流血,我连个被单子还舍不得?!”
徐向前的“人山”。
阎锡山的“兵农合一”。
谁能真正赢得人民,谁将就赢得战争的胜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