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这么一座城市,它面积几乎相当于福建省的大小,行政单位却只是副地级市,常住人口更是不过23万,而且其中还有这么一半居民是军队出身。

它就是被称作“中国兵城”的格尔木,所以这里也被称作是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格尔木的建立,还得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

听到这个名字,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这并非是传统印象中的“汉语”,没错,格尔木是蒙古语音译而来的,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

自古以来,人类就讲究“临水而居”,格尔木这个地方自然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鲜卑人、羌族人到吐蕃族,每一个在格尔木定居的少数民族都是能征善战之辈,所以自古以来,格尔木都是中国的兵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格尔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新中国政府给了格尔木很高的民族自治权,不过由于地广人稀,格尔木只是无数边陲小城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而随着西藏被和平解放,修建青藏公路成为了当务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修公路不难,但是在高海拔的青藏无人区修建公路却是难如登天,要不然后来的人们也不会把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成为“天路”了。

尤其是在后勤补给方面,可是难坏了当时负责青藏公路修缮工作的慕生忠将军。

他希望能找到一个中转站,为藏区和内陆地区的物资、人员运输提供一个仓储、休息的作用。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位于咽喉位置的格尔木被慕将军发现,成为了中转站的不二之选。

这里也随着青藏公路的修建涌入了大量解放军及其军属,在青藏公路修缮完成后,有一部分解放军选择在此地定居,“新中国兵城”的雏形就此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当时在这里居住的居民,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种植一棵柳树。

所以格尔木在当时被称作“望柳庄”,直到1956年3月1日,格尔木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为县级领导机构。

之后的几十年,格尔木一直在“撤县设市”和“撤市设县”之中来回摇摆,直到2000年才被正式升格为副地级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北边的苏联、东边沿海环伺的美帝国主义将我国的国家安全逼到了悬崖边上。

于是在教员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下,“大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起来。

而作为地处“三线”地区的格尔木,便成为了工业内迁最重要的落脚点之一,第二批解放军官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入驻了格尔木,不止是驻兵,更多的是进行工业发展和建设。

作为彼时的“天字一号大工程”,三线建设让更多的官兵进入了格尔木工作、生活。

于是在“大三线建设”结束之后,这些人大多留在了这里,格尔木这座“兵城”才算是彻底名副其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走在格尔木的大街上,军人和军人元素几乎处处可见。

这座仅有20多万人口的边陲小城,解放军出身的居民足足有一半以上,所以格尔木也被不少人称呼是“最具安全感的地方”。

这倒不假,但凡在格尔木干坏事,你碰见的人里面有一半是解放军,就问你怕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心逐渐东移,这座曾经繁华的革命兵城也不可避免的面临发展困境。

格尔木本身的资源还算丰富,矿产资源如钾盐、石油和天然气等储量不低,在三线建设的发展下,工业基础的底子也算不错。

但是在如今的发展背景之下,被称作“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地区日子都不好过,更别提地处大西北、地广人稀的格尔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弊就有利,作为一个大西北城市,格尔木的旅游资源还是十分发达的。

各民族在此聚居的历史,让格尔木拥有相当浓郁的民族色彩,来这里游玩能感受到和中原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

同时,格尔木“兵城”的头衔,也让游客完全没有安全担忧,安心玩就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了!在格尔木附近,还有大名鼎鼎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无数藏羚羊栖居在此,进入其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灵魂洗涤,聆听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

从“望柳庄”到格尔木,这座“中国兵城”的发展和新中国的进程息息相关,两次西部大开发,修建了举世瞩目的“天路”,也让这个曾经鸟不拉屎的荒野,变成了如今绿油油的荒漠绿洲,如果你有机会去西藏旅游,不知道愿不愿意在进藏前放慢脚步,在这个“兵城”走一走看一看?

本文作者 | 初一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