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助餐是老年人亟待解决的服务需求之一。

一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空巢、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面临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这让老年人烦心、家里人操心、社会上挂心。

在发展老年助餐过程中,一度因低价配送,导致参与者积极性并不高。

一位地方民政部门人士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的助餐10块钱以上,老人都嫌贵,而且助餐送上家门,配送的价格也不能高。”

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今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外卖配送难题

前述地方民政部门人士表示:“两家大型外卖配送企业我们都联系过,让他们参与我们的助餐事业,政府还给他们补贴,但人家根本不感兴趣,因为给老年人送餐价格低,不赚钱。”

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各级民政部门认真组织实施,老年助餐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在场记者表示:“我们要求各地结合自身财力和实际情况,为老年助餐服务提供优惠措施,为服务企业和经营主体提供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人士积极参与,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等方式,为老年助餐服务提供支持。”

解决配送难题的另一方案就是形成十五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

北京石景山区一位老年服务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老年人的点餐人数不是很多,由于快餐口味单一,一些老年人点了几天就不吃了。”

他认为解决助餐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老年助餐点,能够让老年人少吃盒饭,多吃一些现场烹饪的食物。

目前,各地方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助餐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采取依托养老服务机构拓展功能、整合利用社区闲置资源、改造既有设施等方式,新增老年助餐点,扩展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十五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助餐服务。

一些省市在老年助餐工作实践中,因地制宜发展形成了养老机构+助餐的模式。过去养老机构的餐饮服务只提供给机构内的老人,现在通过拓展功能,可以向社会上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此外,还有社会餐饮+委托服务、社区食堂+老年餐桌、中央厨房+专业配送、线上平台订餐+线下送餐、餐桌+课桌等老年助餐模式,有些老年食堂吃饭的时候桌子是餐桌,吃完饭以后又变成了课桌,给老年人普及一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助餐选择。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健康问题,养老机构通常会推荐清淡饮食。

一位养老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了解决三高问题,在我们养老院里的老人,如果一个月都吃素食,我们会给予奖励,可以免交纳当月的餐费。”

据了解,各地方着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已经建立民政部牵头、多部门参与、属地负责的协同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唐承沛提出,助餐要安全,首先就是食品安全,要确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步,老年助餐将重点服务高龄、空巢、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刚需,帮助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实现持续发展。

唐承沛向记者表示:“民政部将指导各地用好中央引导性资金,着力打造一批优质助餐点和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助餐机构,创造更多可感可及可持续的助餐模式,把老年助餐这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