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夜雪瓜州度,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散关在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中与汉中之间,有四条道,从东往西依次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故道。刘邦南下就汉国时烧毁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年久失修,故道是秦汉及后世关中汉中的主要通道,大散关在故道的北端当道依险而立。

关中四塞,是秦国东部的函谷关、东南的武关、西南的大散关、西北的萧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是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咽喉,为南北必争之地。北方不得散关,无以图汉中、巴蜀;南方不得大散关,则无以图关中。

大散关的关口海拔约1200多米,两侧有崖壁对峙,诸峰峥嵘,南北深谷陡峭,号称“一线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元年,汉王刘邦元年),关中南郑城外,大将军韩信高坐马背上,一身盔甲策马前行,外披泥黄披风,迎风拂扬,好一股睥睨天下的雄姿,风采如天将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信领灌婴率军民开山凿石,插木搭桥,抢修子午道的栈道。其中傥骆道和褒斜道年久失修,子午道烧掉了部分栈道,故道是比较理想的北上路线,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信令将军曹参作为先锋,踏上故道,攻占陇西郡的下辨。樊哙率一军沿祁山道,佯装攻击上邽。将军郦商便率军北上,沿故道而上,攻破大散关,北上攻击陈仓。陈仓是秦国的雍都,章邯雍王的名称就来源于此,是秦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这里有秦国宗庙,附近埋着十几位秦国国君。

韩信自汉中拜大将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灭三秦;瓦罂[yīng]渡黄河灭西魏、代国;越太行山灭赵国;隔空迫降燕国;过济水灭齐国;垓下之战十面埋伏破项羽,无敌于秦末汉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之后,只要天下分崩,中原与蜀中各有割据势力,大散关就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北方兵入蜀时,大多走大散关这条线,比如五代时的后唐灭前蜀,后周攻后蜀,蒙古灭金借道南宋,蒙古灭南宋,明朝取蜀地等。

三国时曹操控制关中后,从陈仓出大散关南下,平定割据汉中的张鲁。曹操来到大散关,作《秋胡行》:“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8年(曹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汉后主建兴六年;东吴大帝黄武七年),诸葛亮率蜀汉军,北出大散关,进围陈仓,谋取关中,可惜没有成功。

安史之乱,当叛军杀到长安的门户潼关时,已经七十岁的唐玄宗坐不住了,在蜀人又是剑南道节度使杨国忠的劝说下,仓皇出长安,过大散关南下,向益州大都督府成都逃去。经历了马嵬坡之变的感情折磨后,玄宗历尽千难万险到了成都,算是捡了一条老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25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前蜀后主咸康元年),郭崇韬伐蜀,率军由宝鸡入散关。郭崇韬见大散关周围地势险要,指着山峰对大军说:“朝廷兴师十万,已入此中,倘不成功,安有归路!”以兵入绝地激励将士。后唐军入蜀后,前蜀军望风溃退,前蜀后主王衍出降。

南宋初,张浚在关陕以五路兵攻金失败后,集重兵扼守散关,以阻金人南出;金亦以重兵屯宝鸡,以防南宋再出大散关图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31年(金太宗天会九年、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南宋将领吴玠、吴璘在大散关大败金军,金兀术这么牛的人,也不过仅以身免。

1141年(金熙宗皇统元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南宋向金求和,签订《绍兴和议》。金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北属金,南属宋,秦岭北麓的大散关及以南属南宋,以北归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南宋与金在大散关附近多次交锋,陆游曾在南郑驻守,与王炎策划进兵长安,写下《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意思是当年采石之战,宋军楼船在雪夜渡河痛击金兵,秋风中战马纵横驰骋,传来收复大散关的捷报。一句“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散关之名千古流传,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攻金时,为避开金人重兵把守的潼关,遣使假道于宋,派拖雷率骑兵三万,入大散关,经汉中、安康东出,趋金国汴京。蒙古南宋对峙时,蒙古入川之军,多从大散关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