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写道,徐霞客在云南寻古访幽,在哀牢寺,他质疑立碑人,觉得一位混淆名称、另一位毫无根据地改名。这天,他在寻觅天生桥与落水坑,一处毫无觉察地路过,一处终于得见庐山真面目。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六月初三,雨哗哗地下不停。早餐后,徐霞客和顾仆启程时,天渐渐晴开。

沿途,坑底有山涧,山坞中也有小溪潺潺流过。山坞以东渐渐开阔起来。山坡尖嘴处正当中对着闪太史的墓地。壑谷那边是闪太史夫人马氏的坟墓,这是闪太翁选择的埋葬之处,已经有十多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穴悬在虎砂与龙砂间,面向东南。外侧宽敞平坦,水流横在前。内侧就是他们涉过壑谷上登之处,只是稍有些狭窄而且陡峻下泻。徐霞客觉得,那里应当横着筑起一道堤,横亘在龙虎两砂间,中间蓄一池水,才能形成完整的格局。

虎砂上有一棵松树,圆圆地独立高耸,徐霞客觉得应该去掉那树。守墓人的庄子在龙砂的东坡上,隔着一个小山坞,也有涓涓细流。他们从墓地向东,越过小溪到达村庄。村里的房屋位于庐舍的西面,庄门向南。前面三间房屋就是停放太翁灵枢的地方,锁着门。后边是居住的庐舍,西侧三间房屋稍微可以歇息。此时守墓的人外出,只有年幼的儿童在家。

徐霞客等了很久,想命令儿童开锁进屋,他要叩拜太翁灵枢,可是,儿童怎么会有钥匙呢。他向村民打听所谓落水坑,村民有的说远,有的说近。有个村民指点着东北方,徐霞客就往那里赶。他越过冈脊,见到一处中央下洼的水潭,水嵌在潭底,四面都高,周围百亩田地,水无处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遇到个村寨,数十户人家分散开盘踞在山头。东南连接天生桥的,是闪庄东面屏障样的山。徐霞客不知它是天生桥,只顾找落水坑。闪庄的正东,山像屏风样耸起下陷,好像有深穴,他猜那边必定有奇异的胜景,然而他已按村民的指点,走过了头。

徐霞客问遍寨子的村民,始终没有人懂汉语。他只得从东岭向西南,抵达下洼的水潭,找到通向南方的道路,顺着路沿东岭往南走。峡谷自东面屏风样的山下陷处出现,峡中无水,却水声鼎沸。

徐霞客摸索下去,水自西边壑谷底向东腾跃,不见下游流出的地方,他深感诧异,无法解释。他的兴趣在于穷尽山崖,不在登山,他先赶到向北的峡中。峡底平整好似镶嵌而成,如鸿沟样隔开。

峡中全是茅草塞路,一里路后还没有穷尽。他又转回,再赶去向南的峡中,拨开茅草,东边石崖突耸。他俯瞰峡中,南面忽然平缓下坠,深嵌数丈。东面特别高耸的石崖下,有个山洞十分深邃,面向西,张开在坑底。路也从西面的山崖上,陡直下到坑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伏在草丛中,走入洞中。洞口高数丈,宽只有一丈多,水迹湿淋淋的。此时雨刚下过,坑中水源不长,已干涸无流。他进洞两丈远,洞中忽然黑暗下坠,深不可测。

徐霞客用石块掷下去,咚咚咚地响了很久,好像不止数十丈。然而,有的声音好像是在洞底止住,有的声音好像是投入水中,他本就知道下边有水,却又不知不全是水。

他出洞后,从原路向北,顺峡底大路,再顺北岭的小径抵达西边听见水声处。这山坡在闪太史墓正东。他越过横向的峡谷,有数户人家的寨子,是通山案和落水寨道路的汇集处。

徐霞客不知走入的山岭就是天生桥,他急忙向西下到断绝的壑谷中,抵达壑谷悬绝处,水流忽然钻入石穴下坠。这里岩石错杂地靠着伏着,水从西边流来,冲击着空隙投进去。所谓的小落水坑,徐霞客四处找不到,不料这时遇上了。

此时已过中午,徐霞客向南越过一座山冈下走,渡过那河曲,向西爬坡,回到闪庄。他命顾仆烧水煮饭。他们吃完午饭,那守墓人归来了一个,他找不到钥匙,只好开了灵堂的外门,让徐霞客在庭院中叩拜。

敬请关注“景致记录”,看古今美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