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大家一提到‘解放’,肯定会想到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的日子,才有了这么一条解放街。这是红色的地标,也是大家记忆犹新的。”9月,温州民俗与文史专家金文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温州解放街从南到北能够保留至今,也是古往今来温州人民生活中一种不变的状态。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的解放街,南起人民东路,北至望江东路,长2482米。据了解,明清时期这条路被称为“大街”,民国年间分名为“南大街”和“北大街”。
温州解放街街景。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我希望解放街能够保存下来,这是我们的记忆。”生活在解放街周边的周富妹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
从古时的商贸繁华到现代的都市气息,可以说,解放街是温州城市发展的缩影,街上的每一间老屋每一片旧瓦,都记录着时光的流淌和岁月的痕迹,也将见证这座城市未来的成长与变化。
老字号传承温州历史
提起解放街,就不得不提起街上的老字号。这些熟悉的老味道保留至今,滋润着一代代温州人的味蕾。
长人馄饨铺。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原来我就知道解放街周边最有名的县前汤圆店。”回忆起在解放街生活的记忆,周富妹依然记得年幼时到店里买汤圆回家招待客人的场景,“一毛三能买10个,我那时候是初中生。”据了解,县前汤圆店原名“郑德大”汤圆店,始于清朝咸丰年间;1958年和另外两家汤圆店合并,改成县前汤圆店。
除了县前汤圆店,解放街上的长人馄饨铺也是温州老味道的代表。潮新闻报道,据传,长人馄饨源于1930年左右,由于创始人个子很高,人们将他的馄饨叫做长人馄饨。长人馄饨皮薄馅多,味道鲜美,是不少温州人的心头好。
长人馄饨铺老板杨进昌给上游新闻记者讲述了店铺的发展。早年间,长人馄饨是挑着担子拉着小车走街串巷沿街叫卖。上世纪50年代,长人馄饨和其他几家小吃合并进入公私合营阶段,改革开放后转变为私人经营店铺,目前在解放街营业已经超过60年。
“我们绝对是老字号。”杨进昌表示,长人馄饨成功流传下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杨进昌妻子马秀珍告诉记者,自己每天早上5点赶到店里做准备,6点开始营业至晚上10点,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将近40年。每逢周末节假日,店门口都会排起长队,目前自己的女儿、儿子一家人都在店里帮忙。
“我们想把这个品牌越做越大。”杨进昌告诉记者,他希望能把温州馄饨的味道一直传承下去。
除了特色小吃,位于解放街上的许大同毛笔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店是我爷爷许进芳开的。”许大同毛笔店老板许文平向上游新闻记者讲述了毛笔店的发展历史。晚晴时期,13岁的许进芳到“新同文”毛笔店学艺后自立门户,开创了许大同毛笔店。“到现在大概120年左右。”许文平告诉记者,解放前,店铺搬到了解放街,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期,温州有20多家毛笔店走上了合作化道路,成立了温州制笔合作社,许大同也加入其中。不久后,他的父亲、“许大同”的第二代传人许锦华经营起了独立的许大同毛笔店。改革开放后,随着文化艺术的不断振兴,店铺生意愈发红火,自己和几个兄弟姐妹也一起上阵制作毛笔,在温州解放街的小小角落里,继续传承着这项手工技艺。
谈及未来发展,许文平和杨进昌有着相同的想法,希望能将自家的老字号一直传承下去。
解放街连接过去和现代
作为温州主要的商业文化街,解放街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繁华街区。
“北宋时期,温州有36条街坊,在南北大街也就是现在的解放街就有12条,都是原来北宋时期留下来的街坊。”金文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例如周边的墨池坊、康乐坊等,都是自北宋时期便流传下来的街区。
墨池坊。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金文平介绍,“解放街是温州老城区一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清朝的解放街被称为大街。民国时期从民生路,即现在的广场路东口为界划分开来,南边街道为南大街,北边为北大街。
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浙南游击纵队在司令员龙跃的率领下从小南门街入城到南、北大街。为纪念这个日子,将南、北大街分别更名为解放南路和解放北路。2000年8月,两条路合并称为解放街。
解放街也曾有过几次重要的历史时刻:19世纪,英美石油贸易战就在解放街上发生;抗战时期,“温州人夜拆东洋堂”也发生在解放街上。
解放街上还曾涌现了不少重要人物。解放前,弘一法师学生陈祖经之女陈希聪因病失聪,11岁时,陈希聪被送往上海聋哑学校学习,学成归来后在解放街上创办了浙南地区第一所私立聋哑学校,给了更多残疾人学习的机会。
解放街上还诞生了中国第一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1979年,家住解放街上的章华妹悄悄在家门口摆摊做生意。1980年12月,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局领到编号为10101的营业执照,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此后,章华妹从事过珠片、皮鞋等生意,日子越发红火,她也成为中国个体工商户的代表。
“现在的温州市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商业角度来说,那真的是繁荣到无以复加了。温州人的特点都尽显其中,敢为天下先。”在解放街上长大的周富妹向记者感叹道。
老街修复保留历史样貌
今年81岁的周富妹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18岁那年,她离开家乡北上求学,1993年从湖南衡阳回到家乡。在外漂泊半生,回来后的她依然选择把家安在解放街附近小巷里,至今已经在这里生活31年。
温州解放街街景。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对于周富妹而言,解放街上有她幼时的记忆。她回忆起幼时常到解放街上玩,在一些老字号店铺购买蚕豆、白糖等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解放街我熟得不能再熟了。”
金文平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一直以来,解放街都是温州城里一条商铺林立的商业街,南大街主营食品等日用百货,北大街主营轻工艺品、打金店、钱庄等。
对于扎根解放街多年,在这里经营者老字号的杨进昌和许文平而言,作为地道的温州人,过去几十年的岁月仿佛弹指一挥间,如今的解放街和他们记忆深处的街貌相比,变化不大。
“解放街当时也是像现在一样,像我们这个房子都没有改变,刚进来的房子也是这样,隔壁的也是这样,就是重新粉刷了一下,基本上也还是这样。”杨进昌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与以前相比,现在的解放街人流量更大,更加热闹繁华。
“我们这里解放街变化不是很大,因为这里没有拆迁。”许文平表示,街上的建筑只是经过简单装修,现在的解放街与以前相比,差别不大。
“我们单位是在2020年对解放街进行了外立面的改造提升。”温州市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科科长陈华和表示。
“解放街上,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保留比较多。经过几十年,有些建筑外立面被现代的装饰改造了,有些被破坏了。我们这次改造主要是对它的外立面进行‘修旧如旧’式恢复。”陈华和带着记者参观了解放街上的几幢民国建筑,它们中大多数一层被用作营业房,二层三层为民居。
在一家冰淇淋店门前,陈华和告诉记者,该栋建筑原为温州市公交集团的房子,修复前的基本面貌仍在,但由于门面为经营的状态,房屋破坏较为严重。针对这一历史建筑,建设服务中心与公交集团协商了将其恢复至原先面貌的方案,对街边营业店铺的招牌进行了统一规划,保证建筑外立面不被遮挡,同时对老建筑的门窗、外立面进行了修缮。
公交集团房屋修复前。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公交集团房屋修复后。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据了解,此次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两侧建筑立面修复,路面铺装改造、市政设施改造,危旧房结构加固与大修,建筑亮化及其附属工程等。经过改造提升,如今的解放街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同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的开展,解放街上各项基础设施得到更新改善,给生活在周边的百姓带来了更多便利。
“交通发达,信息发达,这两样就给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生活在解放街周边的周富妹说,“没有不方便。现在社会越来越发达了,我们体会到的生活幸福感更多了。”与周富妹记忆中相比,现在解放街的路面比以前更宽了,街上店铺也比以前更多了,她体验到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下生活的便利性。
解放街见证了温州从古至今的发展,是温州城市的缩影,也是温州记忆和文化的纽带。解放街已经成为温州一道亮丽的文化符号。属于解放街的故事不会落幕,街上的那些人、那些事,也将一代代传承延续。
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