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农业农村部农药风险监测与创新应用公共研发平台启用暨首届靶向农药科技创新交流会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成功举办。会上,农业农村部农药风险监测与创新应用公共研发平台正式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该平台由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团队共同运营,面积1800平米,设备投资2230万元,具备生物学实验室、有机合成实验室、制剂加工实验室等功能间,以及核磁共振波谱仪、液相质谱联用仪、定量PCR仪等72台仪器设备,重点聚焦农药残留、抗药性与作物药害等监测与评价、安全与科学用药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产优质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伴随着病虫草害日益加重,农药成为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随着安全高效的选择性农药大量使用,抗药性时常造成防控失效,已经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大生产问题,现代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供可治理抗药性的安全高效的选择性新农药。

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介绍说,选择性农药的分子靶标发现及其安全高效的抑制剂创制是农药科技创新面临的世界难题。传统的农药创制方法,大约需要花费2亿美元,历时10年,从合成的16万个化合物中才能筛选到一个可以进入市场应用的农药,农药创制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周明国根据近年他们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的马达蛋白类多个杀菌剂新靶标和率先解析了植物和植物病原真菌药敏性分子靶标结构,探明药-靶相互作用的分子特征等这些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提出基于分子靶标蛋白结构和化学生物学基础理论,融合前沿分子生物学、化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及团队掌握的分子互作研究经验,探索农药靶向创制新路径,开辟靶向农药产业发展新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国家农创中心针对农药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的国家重大需求,2021年引进周明国专家团队并与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义诺特靶向农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开展农药科技创新的政、企、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公司针对发现的肌球蛋白、跨膜马达蛋白及其他选择性新靶标及其结构特征,对靶设计和合成,筛选出高于肌球蛋白模式抑制剂50倍活性的新型选择性肌球蛋白广谱抑制剂,以及发现了安全性好、室内测定活性高于常用杀菌剂10~1000倍的多种新型广谱抗菌化合物。其中YNT-T43化合物在0.1μg/mL浓度下处理,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90%~95%。初步试验田间试验表明,YNT-T43化合物每亩用12.5~25克,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葡萄霜霉病表现了极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与现有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新型氧甾醇结合蛋白抑制剂,YNT-P8和YNT-P15抑制重要植物病原卵菌生长发育50%的有效剂量仅需0.0001~0.0005μg/mL,田间试验每亩用药1.5~3克对马铃薯晚疫病、黄瓜霜霉病、奶白菜白锈病等的防治效果远远好于常用药剂亩用25~65克的效果。周明国高兴地说,我们的初步研发成果在农药发展史上首次证明针对分子靶标结构创制靶向农药是可行的,能够大幅度提高新农药的创制效率和创制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药创制从新靶标发现、结构解析、分子设计、合成筛选、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至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涉及学科多、产业链长、科技前沿性强、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依赖科研院所和企业独立开展新农药创制存在着许多理论和技术障碍,往往创制效率低,风险大。周明国提出靶向农药,共创共享的合作新思路,依据科学理论的共享性和技术专利的专属性,与多学科专家交流科技发展思想和农药创新思路,与农药产业链涉及的部门、专家、企业、用户等各界合作,加快农药风险监测技术和应用技术创新及其技术产业化步伐,实现政、企、产、学、研合作的真正落地。

据悉,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周明国团队将坚持农业农村部农药风险监测与创新应用公共研发平台的开放性和公共性,高效高质量运行好该平台,为政府、农药企业和农业生产提供新农药创制、农药风险监测与评估及农药安全高效应用提供新技术和研发服务,以科学理论突破引领农药创新发展方向,以共创共享的市场机制构建农药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技术专利创新回报为动力,推动现代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改变我国新农药创制落后和产业发展低水平内卷的局面,突破抗药性治理的卡脖子技术障碍,解决农药使用过程中容易失效、造成残留和环境污染等的重大问题。

周明国表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号角,自己仍有培养年轻科学家的责任,带领大家为开创安全高效的靶向农药创制新局面,为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靶向农药新的尖端武器做出新贡献。(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