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车”是民国时期,比较常见的一个职业了。

《骆驼祥子》大概是最深入人心的、人力车夫相关的文化作品了,因为作品的缘故,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苦不堪言、温饱都难以维持。

当然了,辛苦是真的辛苦,收入也不算多。

但其实人力车夫在当时,还有非常优越的生活条件的,他们的伙食很好,有酒有肉有烤鸭,而且芝麻酱烧饼管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力车的传入

虽然在中国古代就有“车夫”,但那时候指的是王公贵族或富贵人家的专属“司机”,市面上并没有专门载人的“车夫”。

所以这种靠劳动力维持的交通工具,最早也并非出现在咱中国,德国人类学家利普斯在《人类起源》中曾阐述道“黄包车其实是一项美国人的发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产生”。

一位居住在日本地区的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在日本工匠的帮助下设计出了人力车。

最初只用于自己代步,后来被一位法国人从中发现了商机,他认为很多有钱的贵族在进行短期行程时,需要一种更加便捷的运输方式,所以以此为商机进行大面积推广。

由于灵活性高且价格并不昂贵,这一行业有了较高的热度。

很快这位传教士从日本来中国定居,他看到上海交通依然是以传统的轿子和独轮车为主,费力且不方便,所以便在租界内开设第一家车行,1874年3月,人力车开始走进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交通工具,左右各有一只塑胶嵌套具有弹性的轮胎,中间用一支钢轴穿过加以固定,左右两侧分别安装带有弧线的弹簧钢板,用于减震效果。

上面便是座位车背和车棚组成的车厢,座位上坐乘客,座下放修理工具以应对突发情况。

这种方便舒适又省力的交通工具,一经传入上海就迅速发展,到1874年底已经有十家人力车公司,数千辆人力车奔走在上海街头。

《弓斋日记》中曾说“乘马车剽疾而不适意,东洋车以人代曳疾驰,稳而价廉,处处皆有”,其中反映的就是上海街头人力车的盛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人力车的生活

随着辛亥革命的进行,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人力车这类资产阶级的产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很快,人力车夫就成为民国初年一类数量十分可观,且有更大发展趋势的城市劳工群体,后来也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的重要部分。

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大都是由破产农民组成,他们算是行业竞争之中的最底层。

他们是这座城市之中的大多数,活动范围大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

根据统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国的人力车夫大约在五十万人以上,并且集中分布在全国二十多个大中型城市中。

北平,上海,南京,天津等地都有万人以上的人力车夫,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偏低,且因为对体力消耗较大,多以青壮年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具体情况来看,人力车这一行业最开始时收入并不可观。

最初由于公司较少,车子数量有限,所以存在一定垄断性。

在这种情况下,租赁人力车的成本相对变高,所获报酬也要被东家进行抽成,车夫的纯收入十分不理想。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更多人力车行,垄断逐渐被打破,这一行业的规则也开始逐渐形成体系。

从原本的每日随机载客变成了“包月租赁”,这种按月固定付费的形式降低了车夫的风险,避免了出车拉不到客的尴尬局面,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对车夫的衣着也出现了统一规定,为了让车夫区别于日常和工作,他们会穿上“号衣”,这不仅是职业的标志,后来也成为人力车公司商业和宣传的载体。

这意味着人力车夫行业更加规范化,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不同的人力车公司之间也存在竞争。

除了速度和效率,它们开始注重服务的态度和顾客的体验感,这种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车夫待遇会有会有一定程度提升,从他们每日的饮食就可以看出来。

作为人力丈夫,虽然穿着朴素的“号衣”但每日食物却让人羡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味的饮食

他们每天早上便会按时出车,整日行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因为距离长短和顾客需求不同,一日三餐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到了饭点,车停在何处,便会在何处落脚用餐,一般都是在市井之间的小贩路边摊品尝美食。

他们的就餐方式十分简单,拉车期间为了节省时间一般不使用筷子,直接用自己的双手大快朵颐。

通常情况下都是左手端着茶碗,右手拿着芝麻烧饼,吃饱喝足后再开始下午的工作。

对于包月的车夫来说,每天很有可能拿到额外的报酬,如果主家要去赴宴,通常会在到达目的地后给车夫额外的“茶水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笔小费可多可少,具体数量根据主家的心情而定。运气好些就可以享受一顿烤鸭大餐。

如果这些车夫都是单身,无需养家的他们会将多数的工资和赏钱,消耗在“吃”上面。

在放工休假期间,这些人力车夫们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出一部分工钱一同置办些许好菜,再去打一些酒来一醉方休,互相吹牛聊天,生活也算快活。

但自由的同时也有问题出现,这些人力车夫虽然伙食不错,但每天用餐时间很短,并且需要多次长途奔跑,长此以往容易引发一系列肠胃疾病。

尤其是他们的居住环境多以草棚等为主,发病率就会更高,这样的工作会还是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这些人力车夫虽然在食物方面质量不低,但依然难以改变被压迫的局面。

他们每天需要从事高强度的工作达11个小时,有时需要通宵达旦,唯一的娱乐。就是通过拉车的行程看看繁华的大都市而已。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民国时期人力车夫健康状况论析》刘亚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