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4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苏州成功入选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位居全国第五,长三角城市群第二,江苏省内高居榜首。

从过去的“状元之乡”,到如今的“院士之城”,苏州已连续12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那么,人才为什么都爱苏州?

产业强则人才聚 人才聚则产业兴

雄厚的产业基础是苏州最强的竞争力,也是吸引人才的最大优势。

目前,苏州拥有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3个规模超万亿的产业,这三个产业构筑起了苏州工业大市的底盘。此外,苏州还在积极布局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元宇宙、量子技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43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恒力、沙钢、盛虹3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今年新年伊始,苏州工业园区加快构建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加强研究谋划一批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项目。

上半年,园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总产值超1800亿元、增长超20%,获批首批江苏省软件名园,蝉联“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名单”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纳米城。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产业迎来高光时刻,离不开苏州的人才引进、科技创新。

今年以来,苏州以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为抓手,聚焦“1030”产业体系,前瞻布局人才链,着力打造以顶尖人才引领产业高度、以重大团队夯实产业厚度、以人才集群提升产业浓度的人才政策体系。自2007年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以来,苏州立项支持10个顶尖团队、59个重大创新团队、市级姑苏领军人才累计达3639人。

加强引才渠道“磁力”开好聚才育才“良方”

除了雄厚的产业基础,苏州一系列人才政策密集出台,也彰显出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

在今年7月10日举行的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五届苏州科学家日开幕式上,苏州发布了2024版人才政策,着力构建“1+8”人才政策体系。具体来看,“1+8”人才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关于苏州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1个统领性文件,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3项重点人才计划,优秀人才专项奖励、社会化引才奖励2项专项奖励政策,人才乐居保障、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服务和人才分类认定目录3项服务保障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苏州发布

政策引才之外,办赛事也是苏州人才引进的重要渠道。

“赢在苏州·创赢未来”国际创客大赛是苏州倾力打造的全球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赛事品牌,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14年,累计136场赛事,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超1.2万个项目报名参赛,累计3.4万余人次参加活动,助力苏州市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富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苏州人社发布

而今,苏州已形成国际创客大赛、全球科创大赛、青年精英创业大赛等多类型的赛事矩阵,通过越来越聚焦产业赛道的“以赛代引”方式,提供创业者与创投机构、孵化载体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引导社会资本和科创资源向创业团队集聚,为苏州导入更多优质人才项目资源。

近者悦远者来 构建人才优质“生态圈”

崇文重教、尊才爱才始终镌刻在苏州的城市基因中。

对科学、对创新、对人才的礼遇,苏州从不吝啬。在苏州,不仅有学森路、景润路、祖冲之路等“科学家系”的路名,还荣获吴健雄星、潘君骅星等“科学家系”的小行星命名,此外,2020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7月10日设立为“苏州科学家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冲之路城北大道。图源:昆山发布

苏州对人才的爱,更是捧出“真心实意”拿出“真金白银”,让人才在这里真正寻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今年,苏州发布《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围绕苏州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开展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重大技术攻关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相应的资助、补贴和支持。对重大创新团队,给予1000~30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经费;对立项的创新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项目经费。此外,苏州还为相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购房补贴,以“真金白银”展现“满满诚意”。

不仅重视政策供给等“硬要素”,苏州还关注贴心服务等“软环境”,例如,面向顶尖人才,苏州推出“人才城市礼遇卡”,持卡人才可享受园林景点免费预约、医疗保健绿色通道、机场高铁贵宾通道等服务,用心用情办好“关键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会客厅”展现苏州对人才的关怀。图源:苏州新闻

文/汤心慈

资料来源:苏州新闻、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苏州日报、苏州发布、苏州人社发布、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