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项立刚,科技圈内人士一定耳熟能详。言辞犀利的风格与对华为的坚定支持,构成了项老师鲜明的大V标签。最近,项接连“点评”了丘成桐何祚庥、孙凝晖等一众中科院院士,由于言论过于偏激,引起社会上的广泛争议,甚至对华为的公共形象也产生了不小的反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了一下项的公开言论——

先是认为33岁就斩获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斯奖的邱院士,没有作出什么贡献,而且研究的内容不一定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回到中国就是为了获得荣誉与财富

再是评价“两弹一星”参与者何院士知识匮乏,不懂科技和产品,并“规劝”何老不要不懂装懂,毕竟他一生都在搞空的东西

后是断言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孙院士评价华为一定是出于重要利益,对“发展人工智能应当搞开放生态,不能只有封闭垄断”的观点嗤之以鼻,并表示中科院的人工智能水平还不如他,科学院、高校这些人都靠不住

可以说,项对诸位院士的“点评”堪称火力全开,甚至部分观点达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那么,是什么挑动了项老师的神经,接二连三如此“直言不讳”?

明眼人不难发现,三位院士被“点评”之前,都在公开言论中提到了华为,不论是间接误伤,还是直接评价,都冒犯到了项老师对华为的深厚情感与坚定立场……其情之坚,几乎已经到了反智的地步。

就以最近的孙院士为例,他在一次会议上表示,“芯片产业要和西方抗衡,光有华为模式还不够,华为全栈模式相对封闭垄断,还要有开放的模式。”

从客观立场看,观点本身没有问题。产业的发展确实需要多条腿走路,技术路线更要百花齐放,既要有全栈的苹果,也要有开放的安卓。孙凝晖作为中科院计算所学术所长,对产业层面做出指导性意见也无可厚非。

然而,此番言论一出,项老师彻底坐不住,一边对“华为封闭垄断”的说法进行放大,过度解读引发公众争议;另一边貌似力捧华为,却对孙院士背后的中科院,乃至整个科学界无差别攻击,甚至标榜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超过整个中科院。

很难想象,这种反智言论竟然出自于一个科技行业大V?

即便是狂热拥护华为,大可以从专业知识出发理性反驳,起码给华为一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台阶。现在几乎将华为置于科学界的对立面,还树立起一个“华为批评不得”的极端形象,简直上演了一出典型的猪队友逆风操作。

退一步来说,业内不乏一些危机公关的案例,没有哪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保证绝对无错,关键是在于知错的觉悟和改错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以来,华为的封闭模式确实受到不少争议,这在行业市场也并非什么新鲜事。面对外界的点评或者批判,根本不至于反应过激自乱阵脚。而且若非断章取义,仔细研究孙凝晖的前后语境可以看出,基本谈不上恶意批判,“封闭垄断”一说也主要是从产业整体发展上就事论事。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也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商业体系。其中包含了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开发工具、服务等方方面面。想要完成生态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战略性投入。

纵观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路径,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开放模式,企业专注于芯片、整机、操作系统、中间件、云、数据库等单一环节的研发生产,与产业链各层级伙伴相互合作,互利共赢;另一种是封闭模式,即研发生产包含芯片、整机、操作系统、中间件、云、数据库在内的所有环节,全栈封闭式布局。

前者主要鼓励了创新和灵活性,因为每个环节都可以独立发展,同时通过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与整个生态系统无缝对接;后者有利于系统的耦合度,确保了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优化空间。而且,主导企业在全栈封闭生态内掌握绝对话语权,这也相当于控制了整个产业链,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竞争,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安卓与苹果,就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开放与封闭两种发展模式的代表。苹果依靠全栈布局固然在果链上建立了“独裁”优势,但由于过度封闭,近几年也越来越被外界质疑创新乏力。而且此前竟然依仗封闭生态胁迫微信交税,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前车之鉴”。

毋庸置疑,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行业巨擘,沿袭了苹果的封闭式打法,也确实完成了全栈业务布局。比如,以鲲鹏、昇腾芯片为根技术创建生态体系,在整机层面孵化华鲲振宇、神州鲲泰、宝德、黄河、五舟等厂商,在操作系统层面布局openEuler系统,在数据库层面则有openGauss/GaussDB,在编译器方面有毕昇编译器,在云计算方面有华为云。

对于用户市场,这种全栈封闭式路线意味着选择了任意一个环节,即要实现整个全栈方案的引入某种意义上,该模式打通了纵向链路更趋向于一体化服务,但也严重限制了用户的横向选择机会,丧失议价空间

长远来看,若仅依靠封闭式路线,明显不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长期发展。这也是孙凝晖提出封闭式+开放式两条路走路的根本原因。

当然,对于大部分公众来说,很难形成准确的产业认知。而华为作为名族品牌的旗帜,寄托了很多人对国产科技产品的朴素情感,在言论立场上有所倾向完全可以理解。

项立刚自诩业内“公知”,利用粉丝热情制造负面舆论博取流量,甚至脱离事实制造科学界和产业界矛盾,最终反而将华为置于更尴尬的境地

毕竟华为封闭模式已经被越来越的质疑,并且在舆论上也越来越“经不起批评”。而项立刚之类的自媒体长年与华为互动密切,且屡屡盲目攻击外界的质疑声音,表现出一幅“护主”的姿态,很难不让人猜测幕后是否有人操控,这对华为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和反噬。

换言之,大企业应该有八风不动的大格局、大定力,面对批评质疑更不乏听取和改进的勇气,怎么也轮不到项立刚之流哗众取宠。现在这种围攻学界的架势,让人仿佛回忆到了五十年前那个年代,华为对此也应有所反思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