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有一次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末尾在四楼的放映厅观看影片《难忘的瞬间》,影片呈现了数十年来发生在上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画面,当屏幕出现2011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港的场景时我禁不住感动得两眼蒙上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我出生在宝山,在长江口这一方土地上生活了整整四十年,我热爱这里,那几年一天天看着这片荒芜的土地和盈盈的江水上,建造起一座壮美恢宏的邮轮港,现在又逢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建设完成,如何不叫人感到振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国庆,全长6公里的宝山滨江岸线不仅较过去有了新的景点,如长滩音乐厅、“上海•海上世界”,还有“金箍棒”等标志性建筑,更有人文底蕴深厚的“温柔石堤、胡塘日出、沧浪塔影、帆影笛声、海港晴云、东方之睛、吴淞零点、吴淞烟雨、炮台烽火、三江明灯”度假区十景,以期打造一条江海联动的休闲岸线、一条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文岸线、一条活力四射的运动岸线、一条业态独特的时尚岸线,为大家带来崭新的、富有趣味的滨江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山过去多水灾,历史上有记载的水灾数不胜数,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胡仁济调任宝山知县,在巡视县城后发现宝山最大的祸害是潮水,不制服潮水,宝山将无宁日。于是第二年开始动工修复护城土塘,不分昼夜的亲自监督,正是这次修复的土塘,抵挡住了此后数次大风大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手绘宝山海塘分段图

许多年以后,宝山人民为了纪念胡仁济,将这条护城石塘取名为“胡塘”,而正是因为这条“胡塘”,百年间使宝山滨江成为许多人的休闲观光之地。清朝作家管同有篇《宝山纪游》,说某天晚上与友人同在海塘边赏月,赞叹地留下一句:“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时宝山滨江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时宝山滨江景象(摄于1935年4月14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时吴淞口时辰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俄专(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夏令营于宝山滨江(摄于195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