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报道,近日,印度和欧洲政府及国防工业官员透露,印度军火制造商出售的炮弹已被欧洲客户转运到乌克兰。尽管莫斯科多次提出抗议,但新德里并未出面阻止有关交易。

据报道,综合消息人士的说法和海关数据记录,为支持乌克兰而进行的弹药转移已持续了一年多。根据印度武器出口相关法规,武器装备仅限已申报的购买者使用,如果发生未经授权的转让,则该购买者未来的销售可能会被终止。三名印度官员表示,克里姆林宫对此至少提出过两次抗议。

我们能看到,在国际这个大舞台上面,印度一直是自诩俄罗斯的好兄弟。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劲,发展比较好,所以印度一直想要俄罗斯为其提供一些帮助。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印度国家内部的很多能源都需要向俄罗斯购买。

就比如石油,这可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俄罗斯对于印度而言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按理来说这样的关系绝对是非常牢固的,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印度在国际上做出的事情着实是让人匪夷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俄罗斯了解到相关信息后,一度对印度提出抗议,但印度政府完全不顾俄罗斯的不满和警告,继续我行我素,坚持与北约国家进行军火交易。目前来说,印度看似在军火贸易中大赚特赚,但却因为越过了红线,让俄罗斯记下这一笔账。等到未来俄罗斯缓过神来,印度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与此同时,左右逢源的印度缺乏大国外交的魄力,这种只看重利益的做法就是透支自己的信用。最终很可能会耗尽自己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信任,不得不说是一种短视的策略。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为啥要“两边下注”呢?难道莫迪真成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当然不是!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莫迪精明老练的政治手腕,是在下一盘“大棋”!

印度想借机摆脱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长期以来,印度都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俄罗斯。但俄乌冲突暴露了俄罗斯武器的一些短板,也让印度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通过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印度可以借机拉拢欧美国家,寻求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实现军事力量的多元化。

印度军火流向乌克兰的事件,不仅加剧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还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军火贸易监管的深刻反思。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呼吁加强国际军火贸易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这一事件也再次凸显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对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印度,仿佛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作为一个大国,印度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然而为了追逐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战略眼光,恐怕未必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莫迪政府或许需要深思熟虑,是否真的应该如此执迷于利益,忽视战争带来的道德责任和国际信任。

这场印度卷入乌克兰战争的“军火欣赏团”,绝对是不少国际观察者眼中的一场好戏,未来,印度若要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真正的尊重,必须走出这个军火交易的阴影,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俄罗斯《消息报》网站报道,近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美国关于伊朗和朝鲜向俄罗斯提供导弹的说法是捏造的。据报道,拉夫罗夫在接受天空新闻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采访时说,关于伊朗和朝鲜向俄罗斯供应导弹的谎言是美国编造的。

拉夫罗夫说:“美国每天编造10个故事,并指责我们犯下了所有弥天大罪,这一切毫无意义。”拉夫罗夫同时指出,俄罗斯与伊朗、朝鲜及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军队和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没有违反国际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究竟谁在说实话呢?普通民众恐怕很难一眼看穿其中的猫腻。不过,我们不难发现,这正是西方国家一贯的伎俩 ——借助舆论宣传,营造某些国家“黑暗势力”的形象,以此来达到其自身的地缘政治目标。

一味指责他国都是“独裁”、“暴力”或“支持恐怖主义”,并对之进行严厉制裁,这已成为美欧的惯用伎俩。在乌克兰问题上,他们从未反思自己的责任,反而不断向基辅政府输送先进武器,不断煽风点火。

此次事件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博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联合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全方位的制裁,试图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全面削弱俄罗斯。在此背景下,美国频繁炒作“伊朗、朝鲜向俄提供武器”的议题,其目的不言自明:一方面,试图通过渲染“外部威胁”,为其持续向乌方提供军事援助提供正当性,并进一步拉拢盟友,巩固其在国际中的领导地位。

另一方面,也试图借此机会,离间俄罗斯与伊朗、朝鲜等国的关系,削弱俄在国际上的支持力量,从而达到孤立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