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三峡工程在建设之初,并非一致赞同,相反当时的反对声音相当大,党中央、国务院于1986年组织专家历时3年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全面论证,后来将这项工程提交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进行投票表决,将三峡工程建设的决定权交给人民。
投票结果为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人大代表有近三分之一未投赞成票,在全国人大表决史上前所未有。对长江三峡工程可否建设,历来就有不同意见。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9个问题:
1、兴建
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坝址地质条件良好,修建后对长江的防洪、发电、航运等均有显著效益,应当立即着手进行,以期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理想,建成一座超世界水平的巨大工程。有的人还说:看不到三峡工程的兴建将死不瞑目。
另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工程所需投资太大,工期太长,移民太多;建成后泥沙淤积碍航,增加上游洪灾,生态环境也会受到破坏,这些问题目前尚难解决,故近期不能上马。
根据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当前应当先开发支流,先支后干。
即抓紧见效较快的平原防洪工程,支流水电站和整治航道等,近期应首先满足党的十三大报告所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对能源的需求。
2、防洪
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将起关键的特殊作用,找不到与三峡工程等效或接近等效的替代方案。
遇大洪水时三峡水库拦洪,可替代中游95~220亿立方米的分蓄洪任务,减少淹没损失。如果不建三峡工程,万一遇到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荆江大堤可能决口,要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因此非建三峡工程不可。
另一种意见认为:
长江的洪水来源于上中下游;三峡工程仅能控制上游川江的洪水,对中下游的湘资沅澧四水和汉江、赣江等众多,支流的洪水不能控制。如遇1954年那样全江大洪水,中下游共需分蓄洪500.亿立方米,三峡工程仅能替代城陵矶以上部分分蓄洪任务,其它地区仍需分蓄洪300-400亿立方米。
对长江防汛重点城市武汉来说,三峡工程既不能降低洪水位,也不能减少其附近的分蓄洪任务。三峡工程对下游江西、安徽的防洪更是无能为力。所以三峡工程对长江的防洪作用是有限的,至于非常稀遇的1870年那场洪水,据调查当时它首先向南冲开松滋口,泄入洞庭湖,而当时很薄弱的荆江大堤在监利以上并未溃决。
现在松滋口已有现成分洪道,荆江大堤已经大大加固加高。一百多年前的1870年洪水没有冲垮荆江大堤,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条件已大大改善,怎么反而会造成突然几十万上百万人的死亡呢?
以此来催促三峡工程上马,理由不充足。
而且1870年重庆的洪水位比四川水灾很严重的1981年还要高出4.74米,如果三峡水库蓄洪拦沙,势必还要壅高重庆洪水位,进一步增加四川的洪灾。长江的大洪水可能五年或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应当抓紧加固加高堤防,搞好分蓄洪区的安全设施,陆续兴建支流水库,加强流域上的水土保持工作,逐步提高长江的防洪能力,这些工作都需要做,不能等待三峡工程。
3、电力
一种意见认为:
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绝大部分在西南,东部较少;本流域内煤炭资源也较少。三峡位于长江峡谷河段的末端,是西电东送给华中和华东供电的关键部位。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的装机容量为176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0亿度,建成后每年可替代火电厂燃煤40.00万吨,减轻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压力。
另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工程工期很长,开工后12年才能开始发电,20年才能全部生效,不能解决该流域近期严重缺电问题。目前应当首先兴建规模较小、工期较短、见效较快的支流水电站,以及各地的火电厂,及时满足这一地区发展中的用电要求。如因兴建三峡工程而挤掉可能较快见效的电站建设,将推迟电力工业近期的发展速度,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4、航运
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水库回水可达重庆,将淹没一系列滩险,减小坡降和流速,可使目前行驶的3000吨级船队发展为万吨级船队,提高每马力拖载量和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可满足长江上游远景年运量5000万吨的要求。同时,经三峡水库调节增加枯水流量,宜昌以下的航运也可得到改善。
另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水库在万县下游的永久回水区,航运可大大改善;但在水库尾部的变动回水区,当水库水位下降时将露出天然河道,而且正是大量泥沙淤积的地方,将比原来情况变坏,甚至碍航。
三峡水库下泄清水冲刷河床,将引起宜昌水位下降,可能造成葛洲坝三江已建船闸门槛的水深不足,影响航运畅通。若要满足川江航运发展的需要,可以分期整治航道,使年运量从目前的500万吨提高到2000年的1800万吨,2015年的3000万吨,所需投资比三峡建船闸少得多。而且从航运需要来说对干流、支流都要整治,才能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5、泥沙
一种意见认为:
长江的泥沙比黄河少。近来虽然上游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严重,但长江的泥沙还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每年汛期水库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进行畅泄排浑水,汛后才蓄清水,满足航运和发电要求),大部分泥沙可以排出。
运用100年后,水库淤积到一定程度,可达到冲淤基本平衡,防洪库容和调节库容还可保留86~92%。库尾变动回水区的模型试验,虽然存在主槽有累积淤积,重庆港区将面临严重淤积,嘉陵江口会出现拦门沙;重庆洪水位将显著抬高,但可以采取优化水库调度,港口改造,整治和疏浚等措施,来解决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
另一种意见认为:
长江的年输沙量在世界诸大河中居第四位(仅次于黄河、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近年如1981和1984年,年水量接近多年平均数,但年输沙量却超过多年平均数的70%和30%;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住水土流失,否则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三峡水库有重要的防洪任务,遇大洪水年就要蓄洪,抬高水库水位,同时就要拦沙,这样就不能“蓄清排浑”,库尾淤积势必大量增加,将对航运产生不良影响。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究竟如何解决,目前尚无具体方案,还不能说泥沙问题已研究清楚了。
水库下泄较清的水,将在宜昌以下发生冲刷,还有可能威胁荆江大堤的防洪安全。当冲刷起来的粗沙堆积在城陵列矶至武汉河段,对洞庭湖和武汉地区的防洪也会发生不利或有害影响。
6、移民
目前考虑的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1985年调查蓄水位以下有72.55万人,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和迁建城镇工厂占地以及调整功能等二次移民,至2008年实际需要动迁的人口为113万人。再考虑泥沙淤积壅高水位后还要增加移民20多万人,共达130多万人。
一种意见认为:
采用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给予淹没处理补偿费111亿元,可在开工后20年内迁完。并在开始发电后,按每度电提取三厘钱,用于处理移民遗留问题和库区建设基金。库区各县市都表示愿意迁移,并要求早作决定,早迁早开发,脱贫致富。
另一种意见认为:
这样大量的水库移民,在国内外是破天荒的。国外水库移民最多不过10万人,有些工程因需移民过多而被迫放弃。国内过去移民较多的三门峡、新安江、丹江口水库,各30多万人,至今尚存在许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
三峡库区两岸都是山坡地,现有人口已超载,开垦已过度,粮食不能自给,还要安置一百几十万人,将超出环境容许的负载能力。现在许愿开发性移民,给予大量移民费,可能会受到欢迎,甚至原来不在库区的居民也提出“若要富,下水库”。但到真的迁移时,将会困难重重,如果给的移民费不够,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
7、生态
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水库的库容(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的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虽然相当大,但与长江的水量(宜昌平均年径流量4530亿立方米)相比不算大,且水库为峡谷型,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有有利与不利的两个方面。有利方面如减少中游分蓄洪区的淹没损失,因开发水电这种清洁能源,可减少火电燃煤污染等;不利方面如水库淹没影响,可作好移民安置规划及城乡建设规划,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对于三峡风光,建水库后将更美好,被淹文物古迹可迁移重建;三峡工程对局地气候,水质水温、河口生态等影响不大。
另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深远。如土地资源被淹没,不能恢复。三峡175米方案淹没耕地35.7万亩和柑桔地7.4万亩,都是本地区最肥沃的耕地。三峡库区所涉及的19个县,丘陵和山地占96%,平原地只占4%,较平缓的耕地和城镇被淹后,要在丘陵和山地开垦,势必破坏植被,增加水土流失。
三峡和小三峡的自然美景将受影响,大量文化古迹分布在180米以下,将受到损失。
库区两岸有潜在的滑坡崩塌体214处,建坝蓄水后因水的浸泡软化和浮力作用,将使稳定性减弱,老滑坡复活。建高坝蓄水深达100多米,有诱发地震的可能。如诱发地震和滑坡崩塌互相触发,对库区将构成威胁。此外,如遇战争,万一三峡大坝遭到核轰炸,垮坝流量将比长江历史最大洪水还要大得多,对其下游的葛洲坝、宜昌市、荆江两岸广大平原和武汉市,都将造成难以想象的毁灭性灾害。
8、规模
三峡工程的大坝多高,或更具代表性的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多高,是决定其工程量、水库库容和装机容量等建设规模的主要指标,一直是争论不决的问题。
正常蓄水位愈高,防洪、发电、航运的效益愈大,同时水库淹没损失、移民、环境影响和投资也愈大,工期也愈长。
“早期孙中山先生和恽震等所提出的方案,仅为在三峡建闸或规模很小的通航发电梯级。四十年代美国萨凡奇提出的是正常蓄水位200多米的高坝大水电站。五十年代长办曾提过235米的高坝方案,1958年中央成都会议确定不能高于200米。八十年代初降低至150米,最近水电部论证中又提高至175米。
目前还存在各种不同意见。有些水电老专家和加拿大可行性报告认为160米比较合适;有的提出为了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和解决重庆附近航运问题,可在涪陵附近再建一座低坝,成为两级开发。航运部门和重庆市要求大型船队直达重庆九龙坡的保证率高些,希望三峡正常蓄水位提高至180米。有的同志希望长江的洪枯水量得到更好的调节,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或者考虑从三峡水库自流引水南水北调,要求蓄水位提高至200米或更高。
9、投资
三峡工程所需投资,.不但在各个时期很不相同,而且由于建设规模不同、包括不同内容、考虑不考虑施工期利息、以及考虑多大利率,所提数字也很不相同。
水电部论证初选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按1986年底物价,估算的枢纽建筑物造价为185亿元,移民费111亿元,远距离输变电63亿元,共计约360亿元。这是静态投资,尚未计入资金利息。
一种意见认为:
所需资金除国家投资外,可采取多方集资,包括:
(1)尽可能多利用外资,在国外发行三峡建设债券;(2)国内发行三峡建设债券;(3)使用压油资金;(4)将葛洲坝电厂的建设贷款延期归还,把该厂利润全部用于三峡建设;(5)三峡工程开始发电后的收益也用于三峡建设。
另一种意见认为:
三峡工程静态投资达360亿元,将是我国特大的基建项目。而且工期很长、积压资金严重,不能不计入施工期利息考虑动态投资。本世纪内尚余的十余年,所有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以及教育、科研等各行各业,都需要资金;而这段时间内国家的财力物力仍将十分紧张。
如果既要满足各行各业近期建设的需要,又要同时供给三峡工程巨大投资,看来非国家财力物力所能承受。而且三峡工程一旦上马,将作为首先要确保的重点项目,势必影响其他各行各业的建设。国内外发债券的利率很高,国外债券的外汇将如何归还,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收益是否可不归还本息而用作建设等,都是问题。
因此在当前国家资金很紧张而许多事业都要发展的时候,能否下决心兴建三峡工程,需要慎重考虑。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