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每当有新歌发表时,“难听”一词总会悄然蹿上热搜榜。

如今,听众、乐迷们习惯把“乐坛已死”挂在嘴边,而这与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上个世纪观察到的现象非常相似:

「每逢听当代音乐的时候,许多音乐爱好者都不明就里。」


同为艺术,小说的叙述比较容易被人记住和理解,而音乐所描述的“事情”比较抽象,旋律取代情节,把它们聚集在一起并非易事。

许多人把音乐当成躺椅,劳累一天之后可以躺在上边放松放松,从中得到宽慰。

但其实,和我们看的电影,或者读的书一样,音乐也可以是感动、激励、唤醒、启发我们的载体。

音乐家的创造,甚至比其他艺术家更为直接地袒露和表现自我。

「永远要记住,当你听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时,你是在听一个人,一个带有特殊个性的具体的人。」


我们都可以简单自如地欣赏和享受音乐,但听懂音乐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了解基础的乐理知识后,调动心智,有意识地听,全神贯注地听。

只有听众生机勃勃,音乐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本期荐阅:
艾伦·科普兰《如何听懂音乐》


艾伦·科普兰是美国当代知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讲演者,曾获1967年奥斯卡配乐奖。

这本书源自作者为音乐专业学生及爱好者做的系列讲座,是一本深入浅出、内容扎实的音乐科普经典读物。

听懂音乐,从这本书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