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而神秘的西藏地区,解放前一直实行的是早被人类文明废弃的“农奴制”,这使得许多藏民都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吃不饱,穿不暖,只能将剩余价值让仅占藏民人口百分之五的农奴主大肆压榨。

这一残酷的生存状态,在1951年西藏全面解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奴们从此翻身做主人,享受社会主义新生活,这其中改变最大的可能就是我国人民艺术家才旦卓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身后的才旦卓玛如愿以偿地嫁给了一名大自己六岁的解放军战士南加多吉,但不幸的是,在她即将安享晚年之际,一个噩耗犹如五雷轰顶,女儿突然去世,之让她承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凄惨的人间大苦。

幸遇恩师

全面抗战的那一年,才旦卓玛诸出生在西藏的日喀则,当时实行的依然是典型的农奴制,而才旦卓玛的父母,便是被剥削、压迫的广大农奴群体中的一员!

日子虽然过得十分清苦,但阿爸、阿妈对小卓玛的爱却丝毫不减,在藏语中,才旦就是“长寿”的意思,而卓玛就是仙女,由此可见,贫穷的父母对女儿的健康成长,出人头地充满期许。

解放军进驻西藏之时,许多藏民由于不熟悉纷纷产生恐慌情绪,而幼小的卓玛却用其真实的经历感受到了解放军的真诚与善意。他们与以往的那些旧军阀有着本质区别,军纪严明,平易近人,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真真正正为人民着想的子弟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小卓玛马上打消了内心的恐惧,从小就爱唱歌,性格又活泼开朗的卓玛马上被当地的解放军文工团所发觉,文工团的同志觉得小卓玛是一颗值得好好栽培的种子,于是,便将她推荐到陕西学习。

这是才旦卓玛第一次走出深山,坐进明亮的学堂,接受正规的声学教育,对于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她格外珍视!

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卓玛的歌唱能力大有长进,恰逢上海民族学院的民族班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广招学员,卓玛有幸通过测试,赴沪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她有幸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王品素老师,王品素乃是当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在全国音乐界颇有影响力。

在王品素的悉心指导下,卓玛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式,声线逐渐变得优美圆润,当时王教授认为,卓玛属于藏区,很适合唱适合当地的民族山歌。

但是卓玛始终感谢共产党的恩情,是党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让她从沦为农奴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因此,她总想用歌声抒发出对党的感激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现在耳熟能详的歌曲被创作出来,才旦卓玛第一次听到时,眼眶禁不住湿润起来,这不正是自己多年来压抑在心中的话语吗?这首歌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呀!

卓玛马上找到王教授,希望这首歌由自己演唱,一开始,王教授始终认为卓玛适合用藏语演唱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但架不住卓玛对党的一片忠诚与苦苦哀求,最终同意了卓玛的请求。

其实,对于卓玛的培养模式,王教授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在第一次对卓玛进行教学时,卓玛的花腔女高音竟让王教授感到惊讶,这种高音在钢琴上是无法找到的,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王教授遂决定让卓玛保留藏族民歌的演唱特点,并指导她通过科学方法把自然状态发挥到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感受到卓玛对党的一片赤诚后,王教授马上帮助卓玛苦练汉语发音,逐字逐句地规范卓玛的发音,其严苛的程度至今让卓玛铭记于心。

在生活上,王教授则更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卓玛的身子虚弱,老是感冒,王教授每到这个时候都第一时间将卓玛带去医院看病,还亲自将在自己家中熬好的药让卓玛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有了这份亲人般的关心,卓玛才在不久的“上海之春”音乐会上一鸣惊人,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也由于卓玛的熟练驾驭火遍大江南北。

晚年丧女

才旦卓玛成名后,并没有被众星捧月的明星待遇欣欣然,她依旧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她的家依旧是在日喀则的一条不起眼的深巷之中。

上世纪六十年代,卓玛以一曲《东方红》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她的艺术天分,周总理也亲自接见了她,建议她回到藏区,用歌声服务藏民,宣传党的政策。

随后,才旦卓玛加入西藏歌舞团,脚步遍及藏区各个地方,在海拔四千七百米的定日县古措兵站,卓玛用高亢的嗓音为当地官兵带去了文化的饕餮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从小就对解放军充满敬意,因此,才会嫁给军人南加多吉,小伙子是青海人,参军后,与部队进入西藏。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深厚,由于卓玛平时总要赶赴多地进行演出,丈夫便将家中所有家务一并承担,对此,南加多吉无怨无悔,还戏称自己是家中的“后勤部长”。

1965年,夫妻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一个可爱的女娃,卓玛惊人的艺术天赋让她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使者,几年后卓玛率团出访欧洲五国,以艺术交流的方式让西方消除对西藏的误解,卓玛用自身的实力在欧洲引起轰动,独特的西藏舞蹈,也让西方人看到了中国精彩的另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卓玛一心扑在自己的演艺事业上,很少顾及家庭,直到1999年,她的大女儿因脑溢血不幸去世,卓玛顿时感到自己亏欠家庭很多。

或许是为了弥补内心的遗憾,卓玛在她从艺五十周年之际,特意出版一本画册,女儿小时候的照片也被选录进去,这种做法不符合藏民习俗,死后人的遗照不宜公开发表,但卓玛不在乎,这或许是她的一种心灵寄托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艺术家才旦卓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众展示了何德艺双馨,文人风骨,值得当今文艺圈艺人,尤其是小鲜肉们学习,膜拜!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2006-11-19,才旦卓玛:从农奴到人民艺术
文化西藏,2022-06-10,文化夜读|才旦卓玛 相濡以沫的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