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松
安徽铜陵,因铜而生,以铜得名。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铜陵都是一个“钢筋铁骨”的硬核形象,这里是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出炉的地方,也是能将锂电铜箔极限压缩至3.5微米的创新之城。
“钢筋铁骨”之外,长江边上的铜陵,同样具有江南水乡的柔情。
明渠水系在古建筑间穿过,绿树碧草点缀着青瓦白墙,行走在犁桥水镇中,不知不觉就会在江南水乡的柔情中放慢脚步。
犁桥村村景。人民网 胡雨松摄
十年前,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是个地地道道的“空心村”,全村近2000名户籍人口中,一半以上都在城市打工,不少农房都处于闲置状态。2013年,随着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工作推进,犁桥村迎来新变化,通过实施村庄改造、进行厕所革命等,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庄整洁美丽,交通便捷,绿树成荫,水清岸绿,村内沟渠通连,中心池塘水面如镜。
经过铜陵市、义安区两级文旅部门的精心策划和招商引资,近年来,犁桥村被打造成彰显“山水铜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发团队在村里原有水系基础上,通过人工开挖与巧妙规划,在犁桥村形成了有方塘、小河、水巷的水景观系统。明清时期110余栋古建筑以及临水错落分布的亭台楼榭也被迁移至此处,水镇越发具有“古镇”气息。
“自2023年4月底犁桥水镇运营以来,截至今年9月初,景区已经接待350万人次游客,其中外地游客约220万人次。”犁桥水镇景区推介官梅新飞介绍,景区除了展示徽派古民居和江南水乡风情,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欣赏打铁花、高杆船技等非遗表演以及铜陵特色青铜文化,深受省内外游客好评。
夜色下的犁桥水镇。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泼天富贵”让犁桥村热闹起来,也让犁桥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
汪德华是铜陵本地人,早年和妻子在外打工,得知家门口变成网红景区,老汪毅然返回家乡,掏出二十多万元存款把老宅改成农家乐,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回成本。“现在我们还跟旅行社有合作,收入不仅比早年在村里时候多,甚至比打工时候还要翻一番。”汪德华高兴地说。
而在村里经营着五间民宿的汪胜,还在忙着寻找、改造更多的闲置民房,汪胜说,最近他对接了几个合伙人,大家都很看好犁桥水镇的发展,“争取把文旅项目做起来,让游客在这里实现吃住行、游乐购一体化的体验。”
据统计,如今,犁桥村及周边拥有农家乐餐饮店74家,经营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经营部30余家,特色水产品经营户12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00余人。“节假日和客流高峰期,村里活动广场还会举办‘西联故事小集市’等活动,村民们自家产的生姜、芡实、红米等特色农产品也能取得不错的收入。”犁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昆仑说,伴着文旅产业的兴旺,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4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6万元,预计2024年能突破200万元。
犁桥水镇。铜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犁桥村的发展、变化,是铜陵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发展旅游产业的缩影。自“十四五”以来,铜陵市聚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永泉小镇、犁桥水镇、浮山、大通古镇、旅游风景道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和升级,让游客在体会江南水乡风情的同时,感受铜陵“铜”文化特色。
“未来,我们将紧扣长三角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加快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高度融合,为我市的文化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铜陵市文旅局局长李文庆如是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