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地块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桦川县工业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加工品质量与营养检验测试中心(桦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稻米生产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程机械化秋收。本版图片均由桦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赵新 本报记者 刘大泳

金秋时节,桦川县广袤的大地色彩斑斓,金灿灿的稻浪随风起伏,粒粒饱满的稻穗弯下了腰,一幅喜人的丰收画卷跃然眼前。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桦川县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小县要有大作为”的决心、“小人物敢登大舞台”的勇气、“小城市创造大幸福”的愿景,奋力走出了一条符合桦川实际、体现桦川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实施“院县共建” 助力“中国碗”装更多粮

望着合作社12000亩即将丰收的稻田,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脸上难掩笑意。“虽然前期遭遇了低温多雨的极端天气,但在农业专家们的精心指导下,水稻长势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比去年还要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李玉成说。

丰收在望,欢喜同享。距离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不远处的苏家店镇百禾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试验田内,金黄的玉米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同样呈现出丰收的喜人景象。作为远近闻名的高产大户,理事长王大江笑着表示,今年合作社种植的300亩玉米,总产量将有望突破44万斤大关。谈起丰产,王大江直言离不开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帮扶。

科技帮扶,带动区域作物生产提质增效。自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桦川)专家工作站搭建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携手桦川县成立了作科所、水稻所等在内的8个研究所和地方科研院所,并建立起以“派专家、送技术、出主意、做示范”为帮扶路线,以1名院领导负责、1个机关党委协调、1个研究所牵头、多个专家团队协同开展科技帮扶的“3+N”工作机制以及以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合作共建机制,全县示范区作物增产约达15%,资源利用效率增加15%至20%,实现节本增效150元/亩。

五年辛勤耕耘,“院县共建”硕果累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助农”新模式的助推下,桦川大地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6个,建成技术试验示范基地5个,示范区面积突破7.65万亩,建成绿色有机水稻原料基地110万亩,取得绿色有机认证标志173个,“星火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5亿元,“中科香糯4”作为全省第一个香糯稻品种,成为桦川寒地粳稻种业名片,科技帮扶“桦川模式”荣获第24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科技助力扶贫”专项奖。桦川县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制种大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式命名挂牌为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加工品质量与营养检验测试中心(桦川),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县属部级农检机构。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在“院县共建”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双方还携手致力于抓好科技推广,让新理念、新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科学素养、组织能力和推广手段。合作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创新团队先后派出专家400余人次,涵盖水稻、果蔬、作物、植保、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土肥、质量安全、信息化等多个领域,培训种植大户、合作社、基层农技人员5万余人次,成功培养了由会种田转向“慧”种田的双兴村李玉成、立志带领寒地山药走向国际舞台的新胜村高晶超、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的爱国村李雪芹以及创办酸菜腌制加工厂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的苏家店村姜晓燕等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农技人才。

延长产业链条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桦川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拥有水稻种植面积130.03万亩,年产优质水稻71.76万吨,水稻产量位列全省第10名。盛产的“星火大米”享有白色珍珠的美誉,曾入选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米,荣获省“黑土优品”品牌授权,连续两届获评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 60 多个地市,备受消费者青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优质的“星火大米”,近年来“桦川牌”米糠、米糠毛油、精制稻米油、阿魏酸等产品也开始在市场崭露头角。

桦川县始终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发展方向,按照全省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全市“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稻米精深加工为主导,围绕“一颗谷、一粒米、一滴油、一碗饭”的产业链布局,积极构建“四个一”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水稻“吃干榨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种好“一颗谷”。充分发挥11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作用,大力发展鱼鸭蟹稻综合种养、绿色统防统治、化肥减量增效等技术,探索开展“我在桦川有亩田”农产品定制模式,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田管、统一收储、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种植体系,打造全域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和订单稻米生产车间,促进全县绿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叫响“一粒米”。突出富桦星火米业引带作用,整合全县46家稻米加工企业,最大限度消化剩余产能,提高稻米加工产业效益,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落实“南杭州 北桦川”农产品质量检测布局,依托部级农产品(水稻)质检中心,持续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招牌,制定“桦川大米”产品标准体系,为区域公共品牌“星火大米”提供强有力的质量背书。加大企业“智改数转”推进力度,借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契机,将富桦星火米业打造成数字化车间,引领全县稻米加工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做精“一滴油”。持续释放桦川作为东北三省最大米糠加工基地优势,出台惠企政策,支持以付士米业为龙头的稻米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建产品品牌、创新产品种类,全力发挥稻米油企业集聚优势。持续巩固全县水稻产业链延伸最长成果,鼓励企业开发生产脂肪酸、米糠脂、米糠蜡等精深加工产品,不断延伸稻米产业链。

开发“一碗饭”。依托水稻加工能力优势,抢抓以方便快捷、营养健康为特点的预制食品产业高速发展机遇,重点招引发展预制米饭、糯米食品、米糠食品等产业,围绕航空、高铁、商超等预制食品消费场景,开发满足上班族、学生等人群需求的风味炒饭、米制汉堡胚、速食饭团、糯米食品等产品,提升水稻附加值,加快构建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农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日千里,这个成语恰好形容当前的桦川县“米世界”田园综合体建设节奏。

深秋寒意渐浓,朝鲜族“太古里”——桦川县中星村的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派大干快上的火热场面。来回穿梭的运材车辆、上百名紧张施工的工人……“入秋之后天气转凉,雨水也经常光顾,但为了赶进度,我们必须想办法尽力克服。”中星村项目负责人白慧国表示,该项目现已进入到施工关键阶段,工期非常紧张。

作为桦川县“米世界”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核两翼”发展规划中的核心,中星村以建设水上乐园、朝鲜族民俗园、旅拍基地、露营基地等为重点。项目完工后,将面向游客推出引流沉浸式体验游、传统民俗体验游以及影视畅游体验游等多种游玩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目前,中星村已完成施工计划的83%,预计将于2025年5月面向全国游客开放。”桦川县美桦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洋介绍。

推动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能。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桦川县抢抓发展机遇,依托星火朝鲜族乡特色民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发放债券、企业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2.25亿元重点打造占地面积27.7万平方米的桦川县“米世界”田园综合体项目,升级推进“一核两翼”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京抚公路沿线村庄,即分别以中星村为核心,打造集聚朝鲜族特色的东北“小明洞”;以燎原村为左翼,打造集运动、休闲、康养于一体的“慢城”;以星火村为右翼,突出建设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历史体验馆、红色研学基地和稻米全产业链文化特色产业的“星火农庄”,积极探索朝鲜族文化体验、亲子休闲娱乐、红色党建教育、生态观光摄影旅游路线,培育发展民俗文化、美食旅游、夜间旅游、冬季旅游、节事旅游五大新兴业态。

“‘米世界’田园综合体的建成,一定能让星火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看着眼前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党委书记张德丰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积极修复,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并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村庄为支撑,以三产融合为核心,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加快乡村振兴建设脚步。

奋进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步伐不会停歇。桦川县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奋力谱写桦川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