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过去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如今却已经司空见惯。自从太原提出打造“歌迷之城”开始,对演唱会相关事项予以大力扶持,到今年9月份,已经有十几位大牌明星来太原开过20余场演唱会,每逢有演唱会,都必上本地热搜,声势浩大,搞得很热闹,就连央视新闻都曾夸赞过太原的“演唱会经济”。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条城市探索经济转型的好路子,明星演唱会可以吸引外地歌迷来太原旅游,借此宣传和提升城市形象,并且能带动文旅消费。也有人觉得这纯粹就是胡闹,劳民伤财,让明星赚走本地年轻人的钱,认为这种事情不可持续,对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收益。

在许多报道太原开演唱会的资讯下方,总能看到这两种声音在争吵。但总得来说,认为这种事情是正向影响的人更多,实事求是来讲,演艺经济也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消费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只看到大城市有办大型演出的机会,村里最多只能搭台子唱几天戏。

开演唱会,实际上主办方单位才是隐藏在背后的真正老板。这是一条相当庞大的产业线,一场演唱会,政府要收税,主办方要赚门票,明星要演出费,场馆要收租金,安保公司要业务合作,还有什么物料啊、宣传啊、舞台啊之类的。相比之下,食宿等收入是附带的,是更隐形的,就算作是本地文旅接到的馅饼儿。

能赚钱的就是这么多人,所以说到底,开演唱会的直接收益跟普通人关系大吗?很明显不大,更多的是相关从业者获益。很多人幻想通过多开演唱会就会让城市经济起飞,无疑是不现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举办大型演出活动,对本地还是好事。因为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首先,可以提高相关行政单位的服务态度和效率,并间接提升一些城建水平,毕竟每个家庭都知道,接待客人要态度客气,先把屋子打扫干净,更何况是一座城市。

其次,只要办更多事,接触更多人,压力就会推动你去进步。例如太原令人比较诟病的地铁线。现在1号线也正加紧施工,预计年底可以通行。等1号线一通,太原的交通会迎来非常大的改变。

最后还是文旅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水滴石穿,润物细无声的。一点一点积累好评,渐渐就会形成一种印象。我感觉太原乃至整个山西文旅近年来影响力确实提升不少,相关数据也证明,这两年外省人到山西的旅游数据提升了很多。

说这些好处,其实有点把演唱会说得太大了。更多是相辅相成,演唱会带来的直接影响力没那么大,但确实会有一些推动性。演唱会改变不了城市,但可以推动城市发展。就如同我们国家当年举办北京奥运会,由此直接推动城市基建达到一个新高度,也让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得到很大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对太原开演唱会嗤之以鼻,其实他们不知道,太原到现在,虽然为演唱会做了很多事,但在竞争激烈的全国大环境中,仍然不算什么。以演唱会数量而论,太原在去年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不上号,今年即使疯狂开,也勉强能算是第二、第三梯队的水平而已。

放眼全国,演唱会数量最多的地方是上海、北京、深圳等,这些地方一年能开上百场演唱会。若论体量,太原跟这些城市差得远,甚至跟成都、西安等城市也有差距。

以太原刚开过的五月天演唱会为例,五月天今年在北京连开10场,在深圳连开6场,在太原一共开了4场。场次之间,这便是差距。

演唱会而已,这是大城市司空见惯的东西,所以没必要太过吹捧,也没必要进行贬低,这只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就如同各地文旅局疯狂在网上卷一样,你会发现,卷这些的,都不是特大城市,因为人家不需要靠这个来卖力宣传。

但如果是太原这种城市,就有必要了,打造网红的重要途径就是立人设,歌迷之城、演唱会之城就是人设之一,总得给人家一个来喜欢你的理由。

当然,人设也不是单一化的,所以太原把演唱会与旅游景区相结合,买演唱会门票就可以免费去参观晋祠、双塔寺,以此来让人们感受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古建筑魅力。这就是告诉人们,我们是歌迷之城,也是历史文化名城。

很有趣的是,现在打算立“演唱会之城”人设的可不止太原这一家,据我所看到的新闻,济南也开始拿演唱会作文章了,人家也搞了演唱会公交专线、地铁延长运营时间等举措,要打造华北演唱会之城。据了解,济南今年的演唱会数量也挺多的。

实际上,自疫情过后,全国各个城市的演出经济都特红火。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演唱会数量相比以往都增幅巨大。尤其在南方一些城市,许多明星开演唱会,已经不局限于省会城市。

演唱会数量实际还是跟当地经济水平有所挂钩,北方城市在这方面有很大劣势,一是不如南方经济发达,二是气候原因,南方可以全年都开,而北方的春季和冬季明显不适合在体育场开演唱,太冷了。

所以太原一年能开的演唱会数量,我觉得最多40场左右肯定饱和了。但关于“歌迷之城”的人设还是得立下去,毕竟淄博因为烧烤而闻名全国,但你能说淄博烧烤是全国最好吃的吗?游客在乎的是服务态度罢了。

如果你能关注我,那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