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今年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实施1周年。我国多地都在探索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也就是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就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而伴随着健身圈的建设,有一类价格亲民、场地不大但设施齐全的共享健身房出现在很多城市。(据9月29日央视新闻)

相关视频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视频截图

把闲置的架空层改造成社区共享健身房,主要亮点是既方便又实惠。不仅可以提高场地租赁的稳定性,还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一些健身活动,增加用户黏性,拓展盈利渠道,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比于传统商业性质的健身房,共享健身房显得亲民很多,无需办卡的便捷性、无需被推销的清静感,全天候开放的智能化管理方式,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使用时间,少些被打扰,提升健身满意度。由于无需承担传统健身房办卡的资金回笼压力以及推销的人力成本,共享健身房可以制定更为亲民的价格策略。按次收费或者提供短周期的套餐,让更多经济条件有限的人群也能负担得起健身费用,增加了人群的覆盖面。

例如,一次健身的费用可能只需要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相比传统健身房动辄上千元的年卡费用,共享健身房在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除了上班族受益,还包括学生群体,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办理昂贵的传统健身房会员卡,但可以偶尔到共享健身房进行锻炼;还有一些老年人,他们可能只是想简单活动一下身体,共享健身房的灵活付费模式也适合他们的需求。

当然,亲民的价格,离不开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正所谓,人民关心的,就是财政要做的,这是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核心要义。开展全民健身,拥有健康体魄,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是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体现。

需要说的是,共享健身房不是一锤子买卖,相关的设备使用频率较高,如果缺乏有效的维护管理,设备容易出现损坏、老化等问题。这就对设备维护与更新、场地租赁与稳定性、盈利模式单一性等风险提出了疑问。用户的需求是变化的,为了保持竞争力,需要不断更新设备以实现与时俱进,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这说明,在后期运维方面,需要考虑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既发挥智能化管理的高效,又能照应到运营的持续性。

同时,无人管理的模式,对安全的重视不应该是低了,而是更高了。由于覆盖的人群面广,各种体质的群体的适应性都应该考虑到。一旦出现意外状况、突发情况,如何保障消费者安全是首要的。有的引入AI摄像头,能够第一时间感应到摔跤等状况,并联动到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这一智能管理模式,值得点赞,毕竟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但除了摔跤,其他情形下的受伤情况是否也能被感应到,是否也能有专业人士及时处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从这一点来说,共享健身房恐怕难以做到像传统健身房那样能够照顾到更多个性化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健身市场需求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共享健身房作为传统健身房的有益补充,如果能够解决自身面临的挑战,其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