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的时候,有没有听到大家经常骂别人“不三不四”?

那些被骂的人,通常在日常生活里属于行事“不正经”的类型,他们或者爱胡说八道,或者喜欢反穿衣服、倒穿鞋,或者干脆就是社会上那些不务正业的小混混、小流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以上缘故,每一次听到有长辈骂某人“不三不四”,我马上会联想到,这个人的行为一定是离经叛道的。所以一句“不正经”,并不能涵盖“不三不四”指涉的全部含义。

再说,日常生活里,当我们提到某人“不正经”时,可能是指他讲话、做事没有什么边界感,爱开一些让人尴尬的玩笑。此时的“不正经”,包含的贬意是轻微的。

但是,“不三不四”这句成语对人的指责,显然比我们日常说的那种“不正经”(包括老两口打趣时说的“老不正经”)来得严重得多。

仿佛那个被骂“不三不四”的人,走路的姿势都和常人不一样。如果说常人走路是直着走的,那么他一定是斜着走的。

总之,听着从小听到大人像这样使用一句成语,我们很快就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它的用法。但是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习惯,多半不会去深究成语里面的“三”和“四”到底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成语中要用到“三”和“四”两个数字,而不是用“五”和“六”呢?原来成语中的“三”和“四”两个数字大有来头,它出自我们中华“百经之源”的《周易》。

一、“不三不四”的含义

一、“不三不四”的含义

传说上古的时候,伏羲制作八卦,并且以乾、坤、艮、震、坎、离、巽、兑这八个符号,来代指天、地、山、雷、水、火、风、泽这八种自然界的基本元素。

伏羲以它们的排列组合来模拟宇宙和自然的运行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后来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城,在狱中以伏羲先天八卦为基础,又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写成了《周易》。

原来在先天八卦中,每一卦都是由三根或断或连的短线组合成的符号来代表。比如“乾卦”代天,符号是“☰”,“坤卦”代地,符号就是“☷”。

但是到了《周易》里面,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上、下两个八卦符号组合而成。如此一来,每一个卦象都有六根短线,我们把这六根短线叫做“六爻”。

在这“六爻”中的每一“爻”,都有自己专属的名称,它们从下向上的名称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按照《周易》的习惯,“六爻”中的“阳爻”前面要加一个数“九”来表示,“阴爻”的前面则要加一个“六”来表示。所以“初九”就代表此卦的初爻为阳,“六三”就代表此卦的第三爻为阴。

同时,《周易》里面又说,“六爻”里面的“初、二”代表的是“地”,“五、上”代表的是“天”,中间的三、四代表的则是“人”。

因此说一个人“不三不四”,那就是说这个人违背了做人的道德规范,他越界了。

与此同时,因为“五、上”两爻代表的是天,是至尊,所以人们说一个人“人五人六”,就是在说他出人头地了,威风起来了。

三、四是六爻中“人”,应该身处的正确位置。只要你在三或四的位置上,那么你遇的事,都是合乎自然的,是吉祥的。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生生不息的,更是包罗万象的吉祥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的文化中就有了“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三皇”(伏羲、神农和女娲)。

说“三”是一个吉祥数字,大家不会有意见,但是我们说“四”也是一个吉祥数字,现在一定有人不同意。现代人总是觉得“四”的谐音是“死”,很不吉利。

不过在古代,中国人提到“死亡”有很多种说法,除了“死”,还有崩、薨、卒、殁、亡等词汇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所以人们并不会一听到“四”就想到“死”。

“四”字从女娲补天的时候起,就开始用来泛指宇宙的四方八极。它不是指单纯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是指一片广阔无垠的空间,所以“四”有“无所不包”和“周全”的意思。

因此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带“四”字的吉祥语,爱说“四书”、“四诗”、“四君子”,打牌、划拳的时候也爱说“四季发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系到上文里面的三、四两个数字,再来看“不三不四”这个成语,我们就会发现:“三”代表了生长万物、正大光明、丰功伟业;“四”代表了天地四极、宇宙中的全部,代表圆满、周全。

一个“不”字否定了它们,就说明被否定的是一个行事猥琐、爱背地里搞小动作、一事无成的人,与此同时,他的器量也十分狭小,做事经常顾头不顾尾。

三和四这两个数字,除了用在“不三不四”这个成语里面,其实还可以组合使用到别的成语、俗语里面。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汉语词汇的“模糊”性,三和四这两个数字在不同的词组里面,含义并不相同。

比如在“朝三暮四”、“三妻四妾”、“低三下四”这些成语和俗语里面,“三”和“四”两个数字早已经没有了实指的意义,而是在“泛指”数量很多。

二、“不三不四”的出处

二、“不三不四”的出处

据说“不三不四”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写到鲁智深看管菜园子时,遇到一群泼皮来闹事,于是他自言自语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曾经当过张士诚的谋士,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对于中国古代群经之首的《周易》自然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认定,这一则成语就是他自己原创。

这则成语,其实看上去更像是在《水浒传》成书以前,就已经在民间流行起来的“俗语”。只不过经由于《水浒传》的普及、推广,最终被纳入了成语的范畴。

不过不管怎么样,“不三不四”这则成语,后来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寻常人用这句成语来评价人物,谴责生活中一些人“不正经”的行为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他们并不会对“三”和“四”两个数字产生过于丰富的联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你现在去大马路上,随便拽住一位中年妇女的衣袖不让她走,再问她:“大姐,你知不知道‘不三不四’中的‘三’和‘四’到底是什么含义啊?”

这位妇女搞不好会回答你:“这句话是说,你既不像张三,又不像李四。”“那我像谁呢?”你好奇地问。中年妇女翻了个白眼,把嘴儿一撇说道:“像王二麻子和武大郎!”

结语

结语

“不三不四”这个成语,不仅蕴含着对“三”与“四”这两个数字的深刻解读,还反映了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

国人喜欢“三”,因为它象征着生养万物,这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它也象征着数量“众多”;国人喜欢“四”,则是因为它象征着四海一家,象征着集体主义的包容与周全。

谁要破坏“三”和“四”的美好,谁就应该接受批评。“不三不四”在民间广泛流传,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最终成老百姓喜欢的俚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个成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评价人物、谴责不良行为时,最生动的语言。

每当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或许并不会深究那些数字的具体寓意,但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却一直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

  • 参考资料:
  1. 《“不三不四"探源》——《安徽文学(下半月)》,作者:赫兰国,200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