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至28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数字健康及创新医疗技术应用与发展论坛举办。活动由亚太医疗技术协会、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共同主办,近200名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参会,共同探索数字健康产业未来发展。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首日的主论坛开展了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和圆桌讨论,次日的学术报告专场则聚焦数字技术在临床端的应用、临床成果的转化路径等议题展开研讨。论坛突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协力打造创新生态,旨在探索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促进创新的机遇和模式,推动国际创新医疗技术落地北京,助力北京创新技术走向世界。

论坛上,发布了《推动亚太医疗科技创新:投资创新生态系统》和《实现亚太医疗健康+AI的价值》,为创新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亚太医疗技术协会(新加坡)北京代表处与首科医谷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旨在进一步服务国内外医疗技术企业、医疗机构和临床专家群体,鼓励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及反向创新,推动国际领先医疗技术在华落地。

清华大学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张勤以《可信智能辅助基层临床诊断》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剖析了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UCG)的临床实践,阐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医疗临床诊断的辅助作用及其实践情况,展示了这一技术如何通过精准建模和推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他强调,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能力,DUCG能够有效辅助医生识别复杂疾病特征,优化诊断流程,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基层医疗环境中,其价值更为显著。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以《眼健康与大健康产业》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眼科多模态图像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眼疾的早期识别与精准诊断,展现了医疗AI在眼健康领域的巨大潜力与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可解释性等。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以《数字技术在公共健康中的促进作用》为题,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在大健康领域,尤其是心理健康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他分享了清华大学在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如开发智能心理干预平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心理治疗等。他强调,通过这些创新手段,可以有效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干预效率,同时指出在推进过程中需关注伦理、隐私保护及技术公平性等问题。

次日的学术报告专场,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亚太医疗技术协会、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宣武医院、弗雷德·霍洛基金会等机构的相关代表,分别围绕如何引导医学临床成果转化、反向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及圆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魏汪宇)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