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出炉,香港金融中心排名反超新加坡,仅次于纽约和伦敦,重回全球第三,标志着香港金融业的回暖。
与此同时,香港与内地在经济与文化上的交流也愈发亲密与频繁,内地诸多想要出海扩张的企业都将香港作为通向世界的桥头堡,就拿近几个月来说——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绿茶餐厅、甚至是已经臭名昭著的三只羊集团,纷纷布局香港,探索海外市场。
而在香港层面,北上消费与探亲已成为香港人节假日的潮流。临近国庆,香港的大街小巷上早已布满了鲜红的五星红旗与香港特区旗,美丽的维多利亚港也驶出了以“国庆75周年”为主题的红色游轮。
可以说,此时的香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经济活力与浓郁的节日氛围。
但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与内地的经济交流频繁,让香港本土的餐饮业与零售业感到了寒意——高昂的地租成本与用人成本使得香港的物价昂贵,面对仅一关之隔的深圳,香港人们很难抵挡住“香港赚钱深圳花”的诱惑。
不少香港本土零售与餐饮店试图自救,采取了诸如适当降价、提高服务水平的策略,但在大趋势下,依旧迎来了一波结业潮,并且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以淘宝为首的电商也开始加速在香港的渠道铺设。
●图源:小红书@星岛粤港通
虽然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客观规律,但这种由外及内的“外卷”、线上线下双面夹击的攻势,对香港本土餐饮与零售业的打击还是过于残酷了些。
淘宝怒砸10个亿
打造香港包邮区
自2023年2月深港陆路口岸全面恢复后,虽然“港人北上”“山姆袭港”之风蔚为大观,但无论如何,香港与深圳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到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空间上的隔阂,成为拱卫香港本土零售业的最后一处天险。
但曾让大陆实体零售业吃尽苦头的电商新零售模式,最擅长的就是跨空间打击,通过完善的物流体系汇天下之奇物,降经营之成本。
原本,由于海关与用人成本成本问题,导致几个电商平台都没有将完整的物流体系铺陈到香港,使得香港的邮寄成本奇高——在深圳各个口岸的快递店,总会被寄件取件的香港人挤爆。
但在9月26日,阿里在香港召开淘宝香港业务发布会,宣布淘宝将投入10亿把香港变成包邮区,并从10月1日开始,推出限时满99元包邮到港服务。
据了解,原本在香港淘宝的包邮政策主要集中在服饰行业,而本次则扩大到了全行业,覆盖包括 3C数码、家居收纳、运动娱乐、化妆护肤等热销品类在内的10亿多商品。
以往淘天商家要想将货物发往香港地区有三种方式:官方集运、官方直送和商家/消费者自行寻找物流承运商运输。
在官方集运方式下,集运分为境内段+集运段收费,卖家正常发货至订单对应的集运仓地址(通常在深圳or广州or东莞,这个过程包邮),包裹入库后,买家需要进入待集运后台支付转运费用,后续由转运商负责将包裹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而官方直送则要求消费者,在下单时把出海-转运的运费一并支付,包裹入库后无需消费者再进行后台操作。
但无论哪种方式,消费者都要承担不菲的邮费,就拿官方集运为例,一袋五千克的大米,集运价格就是51.9元,10千克的大米就是94.9元,若想送货上门,还要再加20港元的住宅附加费,若是偏远住宅,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加20港元的附加费。
而此次99元包邮活动官宣后,香港消费者可以省下不少的包邮费用,此举必将促进香港地区的电商发展,也将加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让香港人过上双11
淘宝从10月开始推出限时满99元包邮到港服务,其重点在于“10月开始”和“限时”。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淘宝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投重金将香港打造成包邮区,其意直指将要到来的双十一,其作为淘宝最重要的大促,近年来屡屡吃瘪的淘宝势必将其作为一场挽救市场信心的“大考”。
事实上,自9月份以来,淘宝就大动作不断:
9月24日,淘宝宣布了百亿补贴,要投入近500亿补贴流量,给商家减负;
9月25日,阿里妈妈正式召开双十一商家大会,正式官宣将于10月14日开启双十一预售阶段。
9月26日,除了扬言要将香港打造成包邮区,还有一条更劲爆的消息:淘宝天猫和京东互相开放,京东物流进淘宝,支付宝进京东。
淘宝天猫即将正式接入京东物流,预计于 10 月中旬上线,消费者可在淘天上享受京东物流的服务,而京东平台也将接入菜鸟速递和菜鸟驿站,消费者后续在京东购物,也将有更多物流服务选择。
并且,京东也将正式接入支付宝支付(预计双11前推出),淘宝也正式支持微信支付,预计将在双 11 前夕推出。
这意味着京东、阿里这对彼此竞争了近20年的老对手,或将在物流、支付等领域,实现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一次握手。
这一系列动作,体现出的是电商平台达成了共识——抢用户的增量时代过去了,电商的下半场是在同一赛道上拼质量。
但淘宝终归是有自己的想法:国内已无增量用户,那就放眼海外找用户。
“港人北上”的消费潮让内地的商家们看到了香港人恐怖的消费力——在深圳有不少即将倒闭的商场就是因香港人的到来而被盘活,而淘宝为了此次双十一想要做到业绩的明显提升,就必须寻找到增量市场,香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虽说是“限时”,无疑是淘宝的一种营销手段,来促进香港人在这一阶段的消费,如果物流需求量够大的话,物流的成本自然也能降下去,将“限时”转为“永久”,而就算无法承担长期包邮的成本,大幅降低香港消费者的物流费用也是一件好事(淘宝宣布包邮后,顺丰快递针对香港业务,将首两公斤自取运费低至人民币12.6元,每公斤续重收人民币3.8元,即分别降价41.4%及23.8%。)。
对香港消费者来说,随着淘宝在香港业务的不断拓展,也将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服务和便利,毕竟抛去了物流成本,淘宝上商品的价格对于香港人来说实在是太便宜了。
香港零售,如何自救
虽说香港的零售业与餐饮业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其原因总归是有一些差距的。
拿香港餐饮业来说,其被消费者诟病的不仅是昂贵的价格,还有糟糕的服务:
不少餐厅规定了顾客必须在一个小时之内吃完走人——这在内地是难以想象的,前两天,网友们还在讨论星巴克不消费不让座的规定对不对,而香港的餐饮业早就到达了另一个高度——哪怕你消费了,也得在规定时间内走人。
而与之相比,内地的餐饮业服务就要好上太多了,而且很多商家还对症下药,明牌抢香港客户:
有不少商家直接推出了港币和人民币1:1使用的活动,比如原价100元的商品,正常需要108港币兑换,现在只需要100港币就可以购买,相当于直接打了92折,甚至有些内地网友也表示要去兑换港币然后装成香港人去消费。
但是餐饮总归是更受时间因素制约的——香港人可以在节假日去深圳吃喝,但工作的时日还是要留在香港吃喝的;而零售则不同——香港人完全可以在节假日打包购买一周所需的日用品,并且在淘宝将香港打造成包邮区后,会让香港人进一步摆脱对本土零售的依赖。
而像山姆这种“巨无霸”,也是为香港地区开通了线上购物、线下配送的模式。
香港的本土商超也在努力自救,比如说百佳,惠康等超市,纷纷引进山姆的产品,千层蛋糕、芝士牛肉卷,腊汁肉饼和即食螺蛳粉、黑金芝士饼干等。虽然价格比内地山姆贵出50%左右,但也得到了香港消费者的喜爱,毕竟,在服务与价格都说得过去的情况下,离家近还是很吃香的。
但这终究是治本不治标的法子,对香港零售业来说,失去本地人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我的看法是,只有最大发挥其自由港的优势,通过全球的进口商品来吸引内地游客才是自救的根本。
过去的香港被称作“购物天堂”,形成过内地人南下购物的盛况,但在封关之后,内地人的“香港热”散去,开始发现香港的商业服务其实早已被内地拉开了差距——这种感觉在餐饮业上最为明显,并反噬到了零售业上。
从这个维度上来说,香港餐饮业与零售业的命运休戚与共。对二者来说,提升服务是必要的,但针对零售业,积极拥抱电商,通过物流将国际商品和本地商品反向输出内地或许才是重新繁荣的关键,淘宝的入场,对香港零售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