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乡村,走进农户,对话农民,在泥土中拔节生长。大调研就是一堂思政课,播下的是知农爱农兴农的种子,根植的是浓浓的家国情怀。

9月19日,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座谈会在安徽农业大学召开,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大调研实践团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大调研实践归来的成长感悟。

原来这才是农村

“原来这才是农村!这次大调研让我对‘三农’有了全新认识”。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手牵小手?团建带队建”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高奂奂说,大调研中,在肥西县丰乐镇丰乐荷花节现场看到农民们喜获莲蓬大丰收的笑容,看到年轻主播为家乡直播售卖农产品的干劲,笑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原来农村这么有活力,特色旅游业发展为农产品销售带来无限可能”。

像高奂奂这样对乡村有了“新认识”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次大调研,仅安徽农业大学就组建了18支校级重点团队、70支校级团队、180支院级团队,逾2000名学生参与。

“作为农业大国,‘三农’是新时代大学生应知应晓的国情。但大多数学生对农村还是了解甚少,迫切需要在向课本学的同时到乡村一线去。”安徽农业大学团委书记武晓蓓说,调研中时常能听到学生感慨农村的发展成就,也纠结于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极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问卷就是定向仪

年年“三下乡”,今年不一样。问卷在手,调研就有了方向。

活动前,安徽农业大学组织专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以行政村负责人、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调研对象,聚焦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振兴”开展调查,在与农户对话中引领青年学子感知真实乡村,感受振兴脉搏。

“带着问题下去,导向性更强,实践难度更大。”淮南师范学院2021级学生吴晓凤今年是第三次参加暑期“三下乡”,他们的团队走进凤阳县小岗村,在展馆、农户家、现代农业园区调研农村改革最新动向。

淮南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张晓艳说,学校建立了校院班三级协作机制,全校15个二级学院534个基层团支部全覆盖,大调研前做了专题培训,不打无准备之仗。“学生‘三下乡’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蜻蜓点水式到融进去、沉下去,实践效果显著。”张晓艳说。

兴农种子在萌芽

“大调研就是面镜子,照的是责任与使命。”安徽农业大学学生黄昊随“独秀故里?‘蓝’以忘‘怀’”大学生创客空间实践团走进怀宁县,看到同为校友的当地创业青年换上衬衫、戴上校徽走进直播间,干净儒雅的新农民形象让他眼前一亮。“新农村太需要像他这样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人。毕业后,我也要投身其中。”

“从乡村来到乡村去,我们是学习者、观察者,也是传承者、建设者。”高奂奂说,大调研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价值,期待将来通过开发农业信息化平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

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红说:“调研归来话成长,大调研的本质是育人。广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心怀‘国之大者’,涵养家国情怀;要练就过硬本领,投身乡村振兴;要擦亮青春底色,书写责任担当。”

参研大学生克服语言交流障碍、交通食宿不便等困难,在田间地头“自找苦吃”。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新时代青年就该在泥土中拔节生长。

(记者 程榕娟 张仲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