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活环境好了,周边公园、学校、卫生院等配套设施齐全,幸福生活变得更‘具象化’。”
飞龙湖畔小区居民
见证了一年来
从“村民”变“市民”
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
《台州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村民”变“市民”后如何治理?
桐屿街道
作为路桥区第三轮
城市化大开发的主战场
承担着路桥西拓的重大使命
近三年来,桐屿街道全力以赴推进房票发放、立地房安置等工作,也摸索出了动迁安置小区管理破解之法。截至目前,共计完成分房15次,涉及19个村社,有448户村民住进了立式安置房、1931户村民住进了套式安置房。
01
细“治”入微破“三难”
“自从有了新物业,不论是夜晚断电维修,还是反映卫生问题,只要拨打热线,都能时时有回应。”
——高桥章嘉苑的居民
9月1日
随着新物业入驻
小区终于结束了
一年半无物业管理的局面
这一新变化背后有哪些“治理密码”?
高桥章嘉苑小区约有4000居民
来自于20个村社
继2019年村民陆续动迁安置到该小区后,物业管理成了一大难题。不少物业公司担心,小区属于20个村混合安置,居民凝聚力不强,管理起来心里没底。
为了解决小区“无人管”的局面,2023年1月,街道组织小区成立了业委会,暂由小区业委会代管。在业委会的主持下,小区自行运转了约一年左右。
“长期代管肯定不行,小区没有保障,要走规范化道路。”
——桐屿街道副主任郑必炯
去年下半年以来
桐屿街道借助小区综合性改造
和招引新物业的契机
细“治”入微破“三难”
一难,是物业费收缴难。为了更好地引导村民形成交物业费的习惯,部分村社商议后决定,由村集体分红补贴,村民的物业收缴大大提高,欠缴的物业费基本收齐。
二难,是改变村民生活习惯难。变迁之初,不少村民从老房子带过来的杂物比较多,旧椅子、旧沙发、旧家具……地下室的角角落落都堆满了杂物。
得知这一诉求后,桐屿街道组织专班工作人员,花了4天时间,清理出了几十车的垃圾、破旧家具上百件……随着“陈年旧物”被清理一空,小区彻底告别了地下室脏乱差的困境。之后,街道又给小区做了亮化、造景、绿化补种,小区地下室一下子变开阔了,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三难,就是招聘物业公司难。今年以来,桐屿街道多次召集物业公司召开座谈会,并表示街道会组织村干部、小区业委会、驻村民警、网格员等共同参与小区管理,让日常矛盾纠纷在小区内化解。在给物业公司吃下“定心丸”后,经过三次招标,终于吸引了新的物业。
如今
新物业的到来
小区的卫生、治安、绿化
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02
“微服务”奏响治理“大合唱”
同样是动迁安置的飞龙湖畔小区
与城市绿心仅相隔一条内环路
环境景观优越
也被称为“台州最美安置小区”
小区的居民来自飞龙湖社区原徐洋、后洋金、岙后三个村。
住进小区,一开始村民并不适应,比如小区虽然已经装好了充电桩,但是部分村民还没有习惯电瓶车室外充电要付钱,有些人还是把电瓶车带回家充电。
“我们以居民需求、治理需要为导向,探索创新安置小区物业服务。”
——桐屿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朱洁
5月初,街道申报飞龙湖社区“提升社区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化赋能”项目,通过在电梯内安装智能识别警示装置,解决电瓶车上楼充电安全隐患。
街道还加强了网格管理
日常巡逻对物业的监督
增强管理意识
飞龙湖社区的办公室距离小区只有50米,更好地实现小区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社区充分利用公共用房,成立了37℃共富工坊,吸纳辖区内困难边缘70余人就业。
“今年我们重点开展一老一小建设。其中,老省心综合体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10月启用,届时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就餐、送餐服务,还能辐射到周边村庄。”
——桐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叶博闻
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社区还组建了健身队,开展“河小青”巡河实践、六一彩绘童心、书法培训、航空科普讲座、消防培训、普法推广等活动共28场,服务1200余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多元发力,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真正让百姓享受从村民到市民带来的便利,尽快融入社区生活当中。”
——桐屿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三争
来源:《台州日报》、望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周璐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