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湖南西部,偏僻角隅,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给予湘西腊肉更加鲜美的口感。每一个湘西儿女,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带上腊肉,以慰乡愁之怀。
腊肉的美味,亦是时间的美味,是靠岁月的发酵和湘西儿女勤劳的汗水相互凝聚,成就了今天闻名于世的湘西腊肉。
腊肉的制作还得从小猪仔说起。在湘西,山间梯田,河流丘陵,屋前屋后都长满了绿色的植被。每年开春父亲都会买上两三个小猪仔让我们放养。
每天放学,我们背着书包,赶着小猪去水库坝上,它们在坝上啃草,打滚,追逐嬉戏;我们在青石板上做作业,玩游戏。蓝天白云,溪流潺潺,水库林鸟,山丘田园见证孩时的美好,它们都是陪着我们一起长大的玩伴。
扯猪草,掰苞谷,割薯藤,夜幕降临下,母亲吃好晚饭后就开始做猪食了。
砍薯藤,洗猪草,碾玉米,挑谷糠等等,和家里的剩饭剩菜倒在大锅里搅拌,没有工业饲料的污染。这样的猪仔长大起来,肉不仅结实、肥厚均匀,而且肉质鲜美,香飘十里。就这样到了冬月,父亲开始张罗要杀年猪了。
挑好日子后,一大早前来帮忙的乡邻都到齐了。大家各就各位,忙前忙后,不到两个小时,一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就被肢解完毕,放在木板上,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母亲则拿来大盆,将砍好的猪肉放在一起,洒上花椒,倒上四五包盐,搅拌均匀。然后把它们放在大瓷缸里,浸泡一个星期后,待到盐完全浸入猪肉里面时,就把腌制好的猪肉挂在厨房烧火的正上方。
冬天熏腊肉是有讲究的。火不能烧得太急,太急了会把腊肉表面烧糊,里面还没熏透;火也不能烧得太小了,太小了冬月里猪肉水气不干,待温度上升,日子变暖,腊肉就会变质。
刚开始熏腊肉时,厨房是不能断火的。除了烧火做饭外,用果皮、花椒叶、甘蔗皮、花生、橘子皮、谷糠等都可用来熏腊肉。
烟气袅袅,时间流逝,熏起的腊肉正一天天地发生变化。颜色从鲜到暗再到黝黑,水气逐渐蒸发,香味也愈发浓烈。色泽红润,白里透红,实在惹人。
腊肉熏好后,取下来,用旺火烧去猪皮上的绒毛,直到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和扑鼻的香味时,就把它放到加有芡粉的盆子里,多洗冲几次。
洗好的腊肉白里透红,皮色黄亮,再放到砧板上切开,每块约半斤左右,然后放到有几块姜片,几根大蒜的锅子去煮,直到用筷子把猪皮戳穿即口。这时用筷子把煮好的猎肉夹上来,再放到砧板上。这时在阳光的照耀下,腊肉正迸发出热气,肉香滚滚,填满了整个房间;再看肉质,红黄相间,在灯光的映衬下,闪闪发亮。
用菜刀缓缓切开,肉汁便顺着刀片缓缓溢出,折射出光的影子。切好的腊肉片,静静地躺在砧板上,晶莹剔透,白里透红,像位害羞的少女,惹人喜爱。
再把切好的腊肉放入锅里清蒸,加些山泉水,盖上锅盖。几分钟后,一道味香鲜美,肥而不腻,让人垂涎三尺的湘西美食腊肉就出现在眼前,轻轻地用筷子夹上一块放入口中,细嚼慢咽,人间美味,无法言表。
在湘西,有喜事就少不了腊肉;家有来客亲友串门,都会用腊肉来招待,这是湘西待客的最高礼节。
腊肉贮存于谷壳中,或挂在通风干燥的房梁上,或洗净后放入冰箱里冻藏,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在湘西,过年少不了腊味,更少不了腊肉。这不仅仅是民风习俗,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腊肉,是湘西一道靓丽的美食风景,是在外游子难舍的乡愁,亦是湘西儿女永放不下的故园情怀!(图/文 瑞瑞)
来源 丨红 网 论 坛 网 友 @瑞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