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中秋翌日,太阳尚未升起,淅淅沥沥的雨先一步抵达。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龙年多雨,如果是一龙治水,那雨量绝对丰沛。

老人们嘴里的老话,总是灵验得很,实践出真知,是成千上百年来前积累的经验,一代代人口口相传。如今离家在外,听不到老人们讲述这些农谚和旧事了,但之前的一些说法倒是牢记在心。

果不其然,今年的雨量着实不小。雨水多,所以西瓜水果梨子苹果冬枣,味道都不怎么甜。

关键是,今年的雨下错了时节。夏天时不多,入了秋反而一场接一场。

记得上个月,8月26日的那一场暴雨,从早到晚,整整下了一天一宿,说是小城37年以来单日降水量最大的雨!在本城历史雨量中排名第二,排在第一的是1972年的那次。

还记得,当时风雨如晦,雨下得让人忐忑不安。当时整个小城顿时成了海,一辆辆汽车如汪洋中的一只只小船。车抛锚,店铺和小区楼道进水。

说到影响,身在都市的人只是觉得雨量比较多出行不便,造成的损失即使高达三千八百多万元,自有保险公司赔偿。

唯有靠天吃饭的农人们才会有切肤之痛,虽说现在种地也有保险,但一亩地才几十元的赔偿,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四周农村的土地悉数被淹,尚未成熟的庄稼被泡在水里。后来听说,老家大棚里那些刚结的黄瓜等蔬菜也都遭了殃。

金秋在即,一场雨将地里的收获顷刻之间付之东流。以农业为生,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头,收获多些。如果遇到旱涝,收获顿减甚至颗粒无收。

雨后回老家,听着乡邻们的牢骚,也跟着叹息。自己如今四体不勤远离稼穑,但那份无奈婉惜还是能感同身受的,只是不象他们那般鲜明强烈。他们土地付出了长期的劳动和艰辛,遭遇损失时有点牢骚底气十足。

都说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每日里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侍弄土地,一粒汗珠摔八瓣,亲眼看着地里的种子发芽了,一天天长高长大,象抚养一个孩子一般,没想到咔嚓一下子夭折了,到头来一切辛劳都成空。换作是谁都会吐槽几句, 发泄下心中的愤懑。

还记得21年的秋天,也是临近秋收时,当时雨连绵数日,地里的雨水漫过了膝盖,人们淌着水,去地里掰棒子,格外辛苦。

但那年好歹玉米是成熟了,今年的庄稼还没熟呢。损失不可谓不大。

说到排水,小城雨量一大,城市便被倒灌。不仅市区的街道,四周农村的地里排水也不畅。想到小时候的情形,那时北方温暖多雨,尤其是夏季雨量格外多,但每块田与田之间必定有一条小小的排水沟,每一条乡间小路两旁也必有一条较宽的排水沟。

后来北方气候逐渐干旱,雨量日趋减少,为了方便现代化的三轮车等出入,那些小小的排水沟都被填平了。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旦哪年雨量稍微大点,地里的水便排不出去,造成内涝。

北方的秋天,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雨,它需要晴朗的天,不管是黄澄澄的玉米,红通通的高粱,还有地里的花生,红薯等,都需要在秋日的曝阳下晾晒后才能归仓。

叹息归叹息,发完了牢骚还得寻求解决的法子。土地是他们的生存根本,千百年来,依着时序耕种,错过了便是损失。

被泡的地只能等,能耕种的必须抓紧时间再种别的。总不能让土闲置着?

农民种地,土里刨食,靠天吃饭。他们没有养老金,每年的收成不固定;更没有退休一说,活到老干到老,只要身体允许,能劳作就得一直干,直到干不动为止。

秋分已至,网上赞美秋天的文字铺天盖地,看着倒在田里的玉米,躺在水里的瓜菜,心里真不是滋味。

乐观的乡邻们,早已从颓丧中走出来,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闲情来郁闷,下一季该种什么早已打算好。天道酬勤,今年被雨淹了,来年的麦子肯定丰收!

秋雨绵绵,终有期,我们也要有期。我期,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年年都能风调雨顺颗粒满仓,我期家家户户团圆美满,我期华夏九州山河锦绣国家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