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9月29日消息(记者 陈静 实习记者 程梦凡)作为中国版图上人文地理极具“个性”的一极,巴蜀大地文脉绵长。千年蜀道,曾通行商旅、奏鸣丝竹;如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下,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风采交织共鸣,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如同锦绣长卷,徐徐铺展。

9月23日至28日,多家中央级、省级重点新闻媒体和成渝地区新闻媒体代表汇聚重庆,走进各具特色的重庆文旅项目,游览参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果。

川渝两地共建36个合作联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千年灿烂的巴蜀文化,就是重庆文旅事业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

2024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近年来,川渝两地深化合作、持续深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格局日渐形成。

今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联合创建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国家试验区,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守好文化的“根”,方能为文旅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9月1日,全国文化领域首次省际实体性协同立法,川剧迎来法律保护。《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的正式实施,不仅为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巴蜀地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随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在西南地区落地,川渝两地合力推进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蜀道考古研究,携手落实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石刻文创园区等重大项目,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川渝盐业遗产、蜀道联合申遗等工作也在积极展开。同时,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川陕片区红三十三军旧址的保护修缮也在稳步进行中。

今年5月,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厅和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完成改陈布展,生动展现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此前,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红岩文化公园首期工程也已建成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壮美三峡(央广网发 马正伦 摄)

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已共同组建合作联盟36个,签订各领域合作协议88份,每年常态化联合开展重大文旅活动10余项。

每年开展上百场互动交流演出

“以人为本的旅游才是大众真正需要的旅游。”川渝两地在推动文旅互动中,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度结合,演绎出一幅动人心弦的巴蜀画卷。

川渝正携手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与创意手法,展现着独属于巴蜀的风采。

从“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到“巴山蜀水迎新春”,一系列别具匠心的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川渝大地的无限魅力。百万门票互送、门票买一送一等惠民举措,为文旅消费注入新的动力。

115家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的实现,让两地居民在阅读中跨越地域的界限。而成渝铁路观光列车上的“列车书屋”,更如同行进中的文化驿站。川渝携手打造的“成渝群众文化云”平台,则如同一扇通向文化宝库的大门,连接两地文化资源的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渝铁路观光列车上的“列车书屋”(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川渝搭建了一座通往文化碰撞与情感共鸣的彩虹桥。每年两地共同举办的“成渝地·巴蜀情”系列活动,如巴蜀合唱节、川渝曲艺展演大会等,累计157场次,吸引两地近5800万市民积极参与。

此外,艺术展演也是川渝文旅互促互动的重要平台。在两地巡演,两地合作打造的印象京剧《薛涛》获得广泛认可;每年两地省市级文艺院团互动交流演出约110场,线上线下观演观众超1000万人次。两地艺术在碰撞中升华,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敬意与传承。

“川渝一家亲”,文化旅游上也要互相宣传推介。从联合推出的《安逸四川·大美重庆》宣传片,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十大主题游产品;从“宽洪大量”“资足常乐”等跨省市品牌组合,到澜湄世界遗产城市对话活动,两地正在持续深化巴蜀文旅整体形象宣传,开展文旅资源互晒、文旅线路定制互享。

据悉,去年以来,重庆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四川出台了《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年)》,呼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明确的“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目标。未来,川渝两地将着眼于树立文旅标杆,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走廊,引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潮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