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在古时严苛且复杂的生存环境的考验下,抱团取暖式的“家文化”应运而生。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得家族或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构成了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也正因为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让我们每一个人跟亲人之间,产生了非常紧密的情感粘性。

并且对兄弟姐妹的后代,也会自发的萌生出一种想要照顾和爱护的责任感。

就好像它是与生俱来、镌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印记。

不过近几年,事情好像发生了变化。

比如亲戚之间的走动越来越少,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说“千万不要对兄弟姐妹的后代太好,后果很可怕”。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给出原因,或许对大家而言,既现实又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凡勃伦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凡勃仑效应”,一般用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上。

说的是,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程度,往往跟它的定价有关,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的需求感越强烈。

对应到和兄弟姐妹的后代的相处上,同样适用。

有时,你越是不遗余力的掏心掏肺,对方越不会感恩和珍惜。

甚至会把你当作冤大头,在你身上无休止的索取。

朋友小慧就跟我讲过一个故事。

她说小时候自己的一个堂姐,因为读书免费借住在他们家。

对方的家庭条件一般,所以那时,父母不但供吃供喝供住,还会把自己不穿的衣服,倾囊相送。

有次,家族里的长辈过大寿,大家就夸奖小慧堂姐身上的衣服很漂亮。

谁成想,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堂姐竟然顺着话茬说:“是大娘给的,这么好看的衣服都不要了,真傻”。

一个“傻”字,让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也让小慧父母一直以来的照养,变得极具讽刺。

想起一本书的一句话:

割一片肉救一个人,人会感激,但割的越多,人要的也越来越多,到最后哪怕把自己凌迟了变成一堆白骨,那人只会觉得你愚蠢,没有半分追悔。

所以,在跟兄弟姐妹后代的相处中,有时付出未必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能给自己设好底线,才会赢得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刺猬效应:善良有尺,付出有度

以前我们总以为,付出和善意,能换取同样价值的温暖和回报。

但慢慢地,经历过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之后才发现:

没有尺度与距离的付出与善良,换来的不是感恩的心,而是喂不饱的日益膨胀的胃口,甚至还有怨怼和不满。

在心理学上,就有一个著名的“刺猬效应”。

故事来自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刺猬想要抱团取暖,谁料刚凑在一起,就将对方扎的鲜血淋漓。

后来他们调整了姿势,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能够取暖,还很好的保护了对方。

对应到与亲人的相处上,也是如此。

只有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过度介入、参与别人家的事务,才不会落得个出力不讨好的下场。

说到这里,想起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有对坚持丁克的夫妻,膝下无子,便对侄子视如己出,当亲生的养。

谁成想,小时候乖巧懂事的侄子,长大后却换了一副模样。

不但偷摸拿他们的钱,还嗜赌如命,欠了一屁股的赌债。

出于疼惜,两口子掏钱替侄子还清了赌债。

可还没等来侄子一家的感恩戴德,就受到了亲戚们七嘴八舌的声讨和指责。

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认为就是这两口子的娇惯溺爱,才让孩子走上了一条歪路。

听起来很离谱,但确实是扎心的现实。

所以,不对兄弟姐妹的后代太好,并非是凉薄无情,而是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的自我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亲而有间,才能把握好爱的秩序

在家庭关系上,心理学家武志红提过一个概念:浆糊逻辑。

大概意思是说,亲人之间的相处,没有距离、缺乏边界,经常搅合在一些,就像是浆糊一样。

时间一久,嫌隙频生,矛盾堆砌,怨恨与不满成为了生活里的佐料。

总有一天,会因一个契机,彻底爆发。

仔细想想,很多亲人到最后不相往来的根本原因,就是彼此太不把自己当“外人”。

而随着情分的磨损,关系的破裂,最终只能以形同陌路作为结局。

更关键的是,如果一味的掺和别人家的事情,把兄弟姐妹的孩子当作心头肉、掌中宝,那么很多时候就会给自己家庭的正常运转,带来各种麻烦。

有一位网友,就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他说自己的父母都是教师,每年放暑假,都有亲戚家的孩子来家待一段时间,顺便补补课。

虽说家里来了孩子,自己多了玩伴,但是只要他们一来,自己就会瞬间变成一个空气人。

饭桌上,父母当自己不存在,把好吃的先夹给亲戚家的孩子。

自己爱不释手的玩具与书籍,只要他们喜欢,妈妈不经自己同意就会转手送人。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也正因为这种情况,导致他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一直很紧张,后来大学毕业后便很少回家。

因为每一次回到熟悉的地方,就能让他想起那些年始终萦绕在心头的阴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说过一句话:

一个家庭,首要是夫妻关系,其次是亲子关系,如果有多个孩子,要按照孩子的年龄顺序来确定序位。其次才是大家庭的关系,近的是父母,远的是亲戚。

但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在这些事情上拎不清,舍本逐末的在亲戚孩子身上彰显自己的胸怀与博爱。

到最后,你未必能走入他们的内心,但一定会损伤自己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说,爱而有间,把握好爱的秩序,才能更好的维系血缘关系下的“脆弱”亲情。

但无论怎样,请记得,最好的微笑和态度,先留给最重要的人。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该不该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太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