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求助的家长们接触多了,我发现一个有规律的现象,就是这些家长几乎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哪哪都是毛病,找不到优点。

我要是问:“孩子小时候就这样吗?”

回答也几乎都千篇一律:“不,小时候可好了,老可爱了!”然后巴拉巴拉讲述孩子小时候有多么好玩。

那为什么孩子长大了有毛病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诉说的原因并不相同,各有各的理由:“嫌弃家里穷对不起他;怪我不给买手机;学坏了呗……但是,本质却差不多:家长判断的那些理由从来没有自己的原因。

事实上呢?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讨厌父母,多数原因都来自父母。

家里没钱并不是孩子讨厌父母的理由。

贫穷的家庭,一样可以母慈子孝,互相温暖。

家里再穷,有超过庞众望家的吗?

妈妈是先天性脊柱裂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爸爸有精神分裂症,他自己在6岁时做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从小过着非常窘迫的生活,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也没有去过游乐场,课余时间还要捡废品补贴家用。

庞众望以744分的高分进入清华大学后,有记者采访他,他开心地表示:自己有最好的妈妈,最好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那些被孩子嫌弃的父母,只知道孩子是个白眼儿狼,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却连自己做错了什么都不知道。

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们交流,他们讨厌父母的源头,很多是从嫌弃父母口无遮拦,随意向外人透露隐私开始。

01、随意向别人讲述孩子的糗事

有的家长还在秉承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喜欢在外面讲孩子的短处,甚至故意贬低孩子:“哎呀,在家什么活也不做,跟个大爷似的。”

“你不知道她有多脏,写个作业桌子上跟摆摊一样,乱死了”

“就他那成绩?我看以后就是扫大街的。”

这些对孩子不好的评价,大人觉得是小事,在孩子看来却是大事。

敏感的孩子,3、4岁就懂得这些话不好听了,迟钝的孩子6、7岁也知道了,不喜欢父母在别人面前这样讲自己。

现代孩子的成长环境不比我们那个年代。

我们小时候那会,其实个性是被压抑的。有些事情,即使当时感受到了很不开心,但是父母若是解释:“这只是故意在别人面前才那样说。”我们则会半信半疑。而且,周围人都这样,我们从小被大人和环境洗脑,认可了大人的行为是合理的。

但是,如今的孩子,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获取信息的渠道又非常多,所以,他们更敢于直视自己真实的感受,也敢于与父母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随意向别人讲述孩子成绩的起伏

孩子进入学校后,成绩自然是衡量孩子学习状态的重要标准,或者说是证明孩子价值的事物。

有些家长遇到一起,特别喜欢谈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孩子在同一个年级、班级的,更有比较性,更有话题可聊。

殊不知,这种大人之间的谈论和比较传到孩子耳朵里之后,感受完全不一样。

即使是成绩优异的孩子,也有发挥失误的时候,也有弱势学科,若是父母拿这些话题与其他家长或者邻居交流,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伤害到孩子。

孩子成绩上升,有的人可能羡慕加表扬,有的人可能会阴阳怪气地揶揄。

孩子成绩下降,有的人可能表示担心,有的人可能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

还有的家长谈论过后,看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回家看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难免会数落一顿:“你看,谁家那谁,这次又考了满分,你怎么就考不到呢?你整天学了些啥?”

哪个孩子喜欢听这样的话呢?

家长以为这样说可以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实际上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破坏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之间的社交关系,更分离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很多大人觉得:小孩子哪有什么隐私?你小时候光屁股的时候我啥不知道?

但是,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有自己的面子。

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在孩子两三岁之后,自我意识萌芽,就不会随意跟别人讲述自己家孩子的隐私、缺点、学习成绩这些事情了。

而是要保护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