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9月27日至28日,西部民族地区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水利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举行。会上,聚焦干热干旱河谷地区水利基础、促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来自攀枝花市仁和区、甘孜州丹巴县、凉山州会东县等地的相关工作人员,就当地特色水利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进行了交流发言。

“开创山区点状分布式水源解决新模式,切实改变‘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缺水状态。”攀枝花市仁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仁和区以迤沙拉太阳能提水泵站项目破局,构建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供水体系,走出了一条高原山区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水资源破局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水电光产“四结合”的思路,攀枝花创造性建成了迤沙拉高扬程太阳能提水泵站等项目

“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

光电水产“四结合”提供破局之路

四川攀枝花,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影响,攀枝花水资源虽然总量丰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雨季、旱季分明,“山高水低、城高水低、地高水低”,季节性、区域性、工程性缺水严重,仅农业灌溉供水缺口就达6.6亿立方米。

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是一个缺水比较典型的村子。“迤沙拉”,彝语意为“水漏下去的地方”,这里年平均降水量780毫米、蒸发量2400毫米,村内无天然河流来水,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全村原仅有小二型水库2座、山坪塘2座,设计蓄水容积82万立方米,实际年蓄水量不足30万立方米,冬、春及初夏因旱撂荒耕地近2000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江水从这里“逆流”上山

一个显著的对比是,村子不远处的山脚下,便是奔涌而过的金沙江,但,碍于数百米高的垂直落差,缺水、不存水一直困扰着迤沙拉村。

与迤沙拉村类似,在四川西部民族地区,不少县(市、区)都地处干旱干热河谷地带,过境水资源总量丰沛,但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缺乏,水资源利用难度大、成本高,季节性、工程性缺水严重,长期面临“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困境。

据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上述问题,四川积极谋划在省内西部民族地区涉及的攀枝花市、雅安市、乐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等6市(州)的30余个县(市、区),推进相关规划建设,支持鼓励这些地区构建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水利体系。

何为光电水产“四结合”?即科学利用区域丰富的光热资源、高差悬殊的地形条件,以光发电、提水上山、提蓄结合,系统解决灌溉水源不足、提水成本过高的难题,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服务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沙江边提水管道和太阳能水泵站的位置,可见该项目难度之大

科技赋能用好光资源

提水上山开创治水新模式

2023年上半年,“引来金沙江,解渴迤沙拉”的梦想照进现实,设计扬程1050米,装机容量1111千瓦,以“光伏+储能”为动力源,日均提水量852立方米的迤沙拉太阳能提水泵站工程建成通水。

工程通水后,迤沙拉村实现新增年生活、生产供水量31万立方米,新增耕地、林地灌面1220亩,改善耕地灌面400亩,由“靠天吃饭”变为一年三熟,全村年增收达800万元,户均增收约13400元。

“科技创新,实现费省效宏。”据介绍,在该项目建设中,综合运用了“光伏+储能+大小泵机智能联动、梯次启动”的运行机制,克服弱光弃光、强光弃电,做到“能尽其用”,延长运行时间,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基于5G控制技术,智能化操控输水灌溉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水费负担,工程使用年限内用水成本节省10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来金沙江,解渴迤沙拉”成为现实

此外,以迤沙拉太阳能提水泵站项目破局,仁和区还同步推进“从源头到龙头到田头全过程高效节水,从融资到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市场化运作,从取水到输水到用水全环节信息化智能化管控,从农业到农民到农村全方位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灌区改造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构建高山远山地区和民族聚居地区光电水产“四结合”特色供水体系。

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日前,攀枝花按照光电水产“四结合”的思路,创造性建成了迤沙拉高扬程太阳能提水泵站、观音岩引水工程管道余压水能提水泵站等水利新质生产力示范项目,并正在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灌区工程+新能源开发”提水润攀三位一体项目、同步推进水权改革,将努力从根本上破解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水资源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