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任天成 石琳 谢小琴 许余庆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开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开园

9月29日,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的“理助车谷,卓越启航——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开园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启动仪式”在军山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

开园仪式上,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指出,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参与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人才。此次开园运行和学院揭牌,是对学校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充分肯定,将有效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和办学资源,推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开启学校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校城融合发展新征程。他希望教育部研究生司、湖北省直机关、武汉市和经开区一如既往支持学校军山校区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发展,与学校和联合培养单位一起,把学校军山校区建设成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示范区,把学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成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共同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展现新担当,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贡献,谱写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军山校区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山校区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表示,武汉理工大学和经开区是校地合作的典范,多年来,双方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协同创新等领域,形成了丰硕的合作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双方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高标准建设理工大军山校区,书写了名校名城“双向奔赴”的新篇章。未来,经开区将倾情倾力做好服务,在土地供应、学科建设、人才引育、资金投入、环境配套等方面对学校在经开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他希望,学校把更多的人才带到经开区,将更多的资源要素布局在经开区,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在经开区转化落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产业发展。

移交开园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移交开园钥匙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郝彤亮代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向学校表示祝贺。他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机制,打造人才培养示范标杆等方面对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他希望,学校办实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化与行业产业的合作,服务区域发展,并以军山校区启用为契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校内小循环向服务国家、区域、产业关键人才培养的大循环转变,实现办学思路、办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峥表示,近年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今后将进一步深化与学校的战略合作,全力支持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共同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新路径。

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授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授牌

现场举行了军山校区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和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仪式,并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授牌。

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武汉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向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校长杨宗凯移交开园钥匙。

开园仪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军山校区,并详细了解校区的各项设施及未来发展规划。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

仪式后分别举行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上,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谢长君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建设规划及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并广泛听取了院士及相关企业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学术报告会上,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刘文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沈忠慧教授、汽车工程学院陈一哲教授分别围绕航运、材料、汽车等领域技术前沿进行了精彩分享,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深入。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

据悉,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作为响应湖北省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需求的前沿阵地,秉承“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交叉”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成为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与特色工科领军人才培养的摇篮。校区集未来学习、学术交流、生活居住、科教创新及文体活动于一体,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率先入驻,探索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新路径。卓越工程师学院勇于革新,打破传统界限,采用以关键领域项目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四共四通”机制(即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研课题、共育人才;理论教学通工程实践、学科交叉通创新创造、传统技艺通现代科技、国内培养通国际合作),构建集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学科交叉于一体的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体系,为关键领域规模化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树立产教深度融合新标杆。

(图片由通讯员许余庆拍摄)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