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国庆佳节将至,出游购物、酒店住宿、观看演唱会等消费即将迎来高峰。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怎样做到玩得安心。这份假期出游防骗指南,一定要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骗局1:“直钩钓鱼”式低价游

7月12日,海南海口一名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母亲执意要参加一个老年旅游团,40元游桂林四天三夜还包吃包住,自己劝诫还被说“不正常”,引发众多关注。该网友母亲解释,旅行团这么便宜是因为有“国家补贴”,自己能够进群是被其他阿姨拉进去的,“40块钱我们承认是少啊,但是国家补贴一年只有一次。不会上当受骗的。”

套路分析:

低价游旅行团为何总是瞄准老年人群体?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教授表示,低价旅行团契合了部分老年群体“贪便宜”的心理预期。能够花费较低的价格出游拍照“打卡”,对这一群体来说是一件既经济又能达到目的的事情,这样的想法使得老年人在面对低价旅行团时容易受到误导或欺骗,从而陷入消费陷阱。

微信上一些旅行团的组织方并没有相关资质,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建议广大市民出行时选择正规旅行社,不要私下将团费交给个人,网上网银转账后要保存相关记录,留下维权证据。如发现被骗,请立即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骗局2:花小钱住“五星”

今年4月,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以酒店代订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件。去年12月,被告人祁某通过某社交购物平台,声称自己可以低价代订五星级酒店。陈女士通过被告人预订了日本东京一家酒店并交了费,然而入住后才发现,自己受骗了。陈女士告诉记者:我把订单号给前台。前台说就是房间确实订了,但是钱没有支付, 而且房间的价格是官网的标价, 并没有便宜。警方调查发现,祁某先后骗取8名受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4.4万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套路分析:

所谓代订低价酒店,就是部分人士利用信息差,通过协议价或会员积分等方式实现优惠,并把自身的优惠资格出售给有消费需求的人,以此获取利益。通俗讲,就是你给钱,“我”能帮你买到看似更便宜、性价比更高的商品。表面上看,代订酒店似乎挺省钱的,但实际上有些时候,消费者看似自身贪到了小便宜,实则一不小心掉了坑。

对消费者而言,通过酒店官网或是旅行平台等正规渠道进行酒店预订更靠谱,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骗局3:新型二手演唱会门票骗局

2023年4月1日,事发广西,大学生小梁因错过售票时间没抢到演唱会门票,后来发现有人在网上转卖。对方发来一个二手交易平台模样的链接,小梁简单查看后便付款,但在该平台App中却找不到订单信息。她既没有收到门票,600块钱也没了。

套路分析:

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起通过高仿二手交易平台实施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从境外聊天平台上购买作案软件,简单输入一些信息后,这个软件就可以根据需求自动生成不同二手交易平台的虚假链接。若被害人没能识破骗局,他们还会以“卡单”、支付失败等为由,引导被害人继续转账。

购买演出门票时,一定要选正规票务平台,避免通过不明来源网站或个人购买。同时,要仔细鉴别门票上的防伪标识、二维码等信息,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骗局4:以“退赔偿”为诱饵

近日,家住闽侯县青口镇的王女士接到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的来电,被告知“即将乘坐的航班飞机出现故障需要改签,作为补偿可理赔500元”。王女士相信了对方,结果被骗走近10万元。

套路分析:

近年来,以“航班延误理赔”之名实施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此类套路中,骗子一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飞机乘客个人信息,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乘客,并以航班故障延误或改签等理由主动要求理赔。随后,骗子以开通理赔功能需下载共享屏幕App、退改签需收取“保证金”、需要验资刷流水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或开启共享屏幕,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验证码等信息,继而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走存款,或忽悠受害人主动将钱转移至指定账户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市民在收到机票退改签电话、短信时,务必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不向陌生人转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骗局5:警惕“特产店”陷阱

今年8月,在对张家界湘西路线“纯玩团”进行暗访中,封面新闻记者发现,夯吾苗寨的“资深苗医”以癌症恐吓游客购买万元“神药”,而这些“神药”曾被多次投诉,实际是保健品。记者先后将情况反馈给张家界市场监管局及湘西州古丈县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局等部门。夯吾苗寨所在地的村委会表示,景区和银器合作社均是私人公司经营,“我们这里没有行医资质,没有药品资质。”

套路分析:

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购买纪念品应到有资质、信誉好的正规商场选购,注意识别以“特产店”“免税店”“艺术大师”“攀老乡”等为噱头的购物陷阱。应提前了解当地特产和物价水平,尽量不购买金额较高的珠宝首饰、名贵药材和电器等商品,不轻信“开光”“限量”“祈福避祸”“抗癌治疗”等夸大宣传,做到科学、理性消费。购买不熟悉的商品和服务时要货比三家,充分了解其价格与品质。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保留好消费凭证,无论是线上或线下消费都应及时向商家索取购物发票、收银小票等消费凭证,保留订单记录、聊天记录、宣传资料、商家承诺等有效证据。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可先行与经营者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如协商不成,请及时拨打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电话或者向当地消保委(消协)组织进行投诉。

封面新闻谢婷婷 综合央视新闻、极目新闻、三秦都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