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红叶诗

寥落秋云或有疑,秋风遣客久沉思。

逆行孤雁天涯水,远碧帆空红叶诗。

寥落秋云或有疑,首句以“寥落秋云”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天空高远而云朵稀疏的景象,“或有疑”三字,不仅赋予了秋云以人的情感,也似乎预示着诗人内心的一丝迷茫或不解,或许是对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抑或是对某种境遇的疑惑。

秋风遣客久沉思。第二句转至诗人自身,秋风不仅吹散了夏日的炎热,也似乎在“遣送”着旅人(或诗人自喻),使其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久沉思”三字,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或是对过往的追忆,或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忧虑。

逆行孤雁天涯水,第三句以“逆行孤雁”为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全诗的孤寂与苍凉之感。孤雁本已足够凄凉,而“逆行”二字更是赋予了它一种不屈与坚定的精神,即便面对天涯漫漫、水波浩渺,也要勇敢前行。这一意象,或许也是诗人自我精神的写照,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坚韧与希望。

远碧帆空红叶诗。末句以景结情,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远碧帆空”描绘了一幅空旷的海面或江面上,一叶孤帆渐行渐远的画面,既是对前面“孤雁”意象的呼应,也象征着离别的哀愁与远方的向往。而“红叶诗”三字,则巧妙地将自然之景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红叶作为秋天的象征,其绚烂而短暂的美,正如诗人心中那首未了的诗,充满了对生命、对自然、对情感的深刻感悟与抒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不敢妆

岁怯微躯因酒病,蛩伤秋雨故心防。

朱颜恍惚尘奁后,贴鬓黄花不敢妆。

岁怯微躯因酒病,首句以“岁怯微躯”开篇,这里的“岁”或可理解为时间的流逝,也隐含着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变得更为脆弱。而“因酒病”则直接点出了女子身体不适的原因,或许是偶尔的放纵,或是借酒消愁,却反而加重了身体的负担。这一句既展现了女子身体的虚弱,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蛩伤秋雨故心防。第二句以“蛩伤秋雨”为引子,蛩即蟋蟀,其鸣声在秋雨中更显凄凉,触动了女子内心的伤感。“故心防”三字,透露出女子因外界环境的触动而更加紧闭心扉,不愿再轻易展露自己的脆弱与伤痛。这里的“心防”不仅是对外界的一种防备,也是对自己情感的一种保护。

朱颜恍惚尘奁后,第三句转而描写女子的容颜与梳妆的情景。“朱颜恍惚”形容女子因愁苦而显得容颜憔悴,神情恍惚。而“尘奁后”则是指梳妆盒上已积满了灰尘,暗示女子已久未梳妆打扮,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心情低落与对生活的失去兴趣。

贴鬓黄花不敢妆。末句以“贴鬓黄花”这一典型的古代女子妆饰作为结束,却用“不敢妆”三字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挣扎与无奈。黄花(即菊花)在古代常用来象征高洁与坚强,但在这里,女子却因种种原因(身体的虚弱、心情的低落等)而不敢再以此装扮自己。这既是对自己现状的一种接受与妥协,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不确定与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山下客

茶庵寺火烟传碧,龙塔铎铃风尚存。

十五年间山下客,至今犹未证禅根。

茶庵寺火烟传碧,首句以“茶庵寺”为引,勾勒出一幅山间古寺的宁静画面。茶庵寺,顾名思义,或许是僧人煮茶参禅之地,其火烟袅袅升起,与周围的碧空融为一体,既展现了生活的烟火气,又蕴含了超脱世俗的禅意。这里的“传碧”二字,不仅描绘了火烟的色彩,也似乎在暗示禅意的悠远与深邃。

龙塔铎铃风尚存。第二句转而提到“龙塔”与“铎铃”,龙塔或为寺内或附近的古塔,铎铃则是悬挂于塔顶或檐角的铜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这里的“风尚存”三字,既指铎铃之声依旧,也暗喻了古塔与古寺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延续,以及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庄严。

十五年间山下客,第三句笔锋一转,将视角拉回到山下的访客身上。这位访客已经在山脚下居住了十五年之久,他或许时常仰望山巅的古寺与龙塔,心中充满了对禅境的向往与好奇。这里的“十五年”不仅是一个时间的跨度,更是对访客内心坚持与追求的象征。

至今犹未证禅根。末句以“至今犹未证禅根”作结,表达了访客虽然长期居于山下,对禅境有着深厚的兴趣与向往,但至今仍未能真正领悟禅的真谛。这里的“证禅根”是指通过修行与参悟,达到对禅的深刻理解与体验。而“至今犹未”四字,则透露出访客内心的遗憾与不甘,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间古寺的宁静与禅意,以及山下访客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禅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清幽的山间景致中,访客对禅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而那份未竟的领悟则成为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与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悲酒雄

肸蚃昧才思欲穷,文章久不起铿风。

沧浪尽日五湖水,料覆草玄悲酒雄。

肸蚃昧才思欲穷,首句以“肸蚃昧才”起兴,这里“肸蚃”一词或许为借字或特殊用法,通常不直接用于形容才情,但在此可理解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才华被遮蔽或压抑的状态。“昧才”即才华被蒙蔽,而“思欲穷”则表达了因才华无法展现而陷入深深的思索与苦闷之中,仿佛智慧与灵感已近枯竭。

文章久不起铿风。第二句紧承首句,直接点出“文章”这一文学创作的核心。“久不起铿风”意指长久以来,文章未能激起如铿锵之音般的强烈反响或赞誉。这既是对作者自身文学才华未得认可的悲叹,也是对文学界现状的一种批判或反思,暗示着文坛风气的不振或评价标准的偏离。

沧浪尽日五湖水,第三句转而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以“沧浪”代指水波浩渺的江河湖海,“尽日五湖水”则形容水面广阔无垠,日光照射之下波光粼粼,景象虽美,却也带有一丝苍茫与孤寂之感。这一句在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文悲情氛围的延续,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料覆草玄悲酒雄。末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料覆草玄”可能是指对古代隐士或文人如扬雄等人生平与作品的回顾与思考,“草玄”即扬雄著《太玄经》的典故,象征着对高深学问的追求与坚守。“悲酒雄”则直接点出了对“酒雄”即那些以酒为伴、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之人的悲叹。这里的“酒雄”或许是对历史上某位具体人物的指代,也可能是对一类文人的泛称,他们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只能借酒消愁,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才华被埋没、文章未得认可、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悲叹,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与命运交织的复杂感慨,以及对那些才华横溢却未能施展抱负之人的深切同情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