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圆居民“安居梦”;商业载体连片成势,丰富市民消费体验;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居民幸福感提升……一幕幕美丽新 “蝶变”的画面不断上演,振兴街街道正在“全面振兴” 之路上稳步前行。
旧貌焕新颜
万和府小区位于槐荫区建宁路与南辛庄东路交叉口,宽阔的道路旁是鳞次栉比的新楼房,最北侧靠近经十路的1号楼便是宗怀兰现在的家。“从一进小区大门开始就有了新改观,原来的大门拆掉了,社区小广场也翻新了,修建了文化长廊;每个单元门的装饰,这些设施都是全新的……”说起新小区,宗怀兰难掩内心激动,“做梦都没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里。”
该片区域的“前身”是济南铅笔厂老厂区,最早的建筑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上世纪70年代,作为铅笔厂职工的宗怀兰一家搬进了厂区职工宿舍。进入21世纪,铅笔厂辉煌不再,“我们也像是‘暂停’了一样,破旧的房子夹在高楼大厦中间,有些‘不搭’。”宗怀兰回忆,原来住的老房子环境脏乱差,没有物业管理,电线、网线盘根错节地挂在门前,水、电、暖、气等基本的生活条件也难以满足,“何时能住上新房”也成了片区居民最大的牵挂。
2016年,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仅用18个月时间,便实现了从启动征收拆迁到居民回迁入住,创造了棚改旧改工作的“济南速度”。与此同时,周边基本设施也有了极大提升:经十一路西延实现贯通,德兴街等“断头路”也被打通;2021年,远洋广场项目启动建设。项目分为A、B地块,经历大刀阔斧的建设,A地块的商用高楼拔地而起;B地块为居住用地,建有住宅楼10栋,2栋为回迁安置楼,共安置回迁居民438户,目前入住率达90%以上……老厂区实现华丽“蝶变”。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以前我总觉得格格不入,迷茫与孤独;现如今,万家灯火中,也终于有了我小小的住所。”搬进新家时,宗怀兰在社交平台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发展新高地
旧改,“改”出的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变迁,更是“改”出发展新空间,增添了发展新动能。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不仅让居民实现了“安居梦”,也进一步完善了周边交通网,打通了和谐、美乐汇、凤凰街几大商圈联系,更重要的是,为新的商业载体落地腾出了建设空间。
万和府小区北侧,紧邻经十路的远洋广场写字楼格外引人注意。项目建成后,振兴街街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已入驻或已签约的商务消费、现代金融产业,并以山东省送变电公司回购的A座商务楼为载体,全力打造以电力发展、商务办公、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挥强链、补链、延链效应,为街道经济蓄能增势;B座已全部出售签约,目前已引入全季酒店、泺邑酒店、7-11(7-ELEVEN)等酒店、零售、餐饮等多元业态。
再将目光转向经十路纬十二路交叉口的施工现场,壹合广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不久的将来,远洋广场与壹合广场,经十一路商业A1地块,加之和谐广场、连城广场、西橙里人防商城等商业载体连片成势,进一步扩大振兴街商业版图。
而在商业集聚下,市民享受到了更多业态体验和一站式服务的便利。走进西橙里人防商城,内部整体装潢焕然一新,标语、指示牌等陈设均以清新、活力的橙色为主调,连廊墙面上设置了潮流涂鸦与五彩的灯光美陈,处处洋溢着潮流、青春的氛围。商场内部共分为两层,在万客来服装超市,前来购物的市民已经排起了长队。
商业业态壮大,众多商家也更有相互学习的平台和良性竞争的动力。作为黄金十字路口的“老人”,和谐广场率先“领跑”,在2022年开设食贰马路美食街区,3000平米的街区内汇聚30余家老字号与当红美食潮店,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
“老杨麻辣烫做了十七八年了,可以说是承载了部分济南人情怀,从最开始的经五纬二路到和谐广场,生意一直很好,顾客说我们是‘最简单的招牌,最美的味道’。”美食街区的老杨麻辣烫门店长告诉记者。
治理新高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城改造的意义也不再是简单的翻新,“如何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成为亟待破解的题目。
说起自家门口的“小河”——兴济河,家住振兴街街道阳光新城社区一区的居民陈先生打开了话匣子,“别看只是条‘小水沟’,可干净着呢。”
为全面提升河道及周边环境品质,振兴街街道通过开展兴济河(槐荫区段)河道治理提升工程,将辖区内的河道打造成为河道景观、防汛抗洪、公园庭院于一体的高品质环境风景线。街道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巡河护河力度,严防毁损河岸种植、违章搭建挤占河道、水面漂浮垃圾未及时清理等现象,切实当好河道的“守护者”,让河道环境更优、品质更强。“小河”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生态环境建设是振兴街街道城市治理的缩影。近年来,振兴街街道在城市治理方面持续发力,让居民住得更舒适,生活圈子更便利,城市的烟火气更浓,经济发展更加繁荣。
占道经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如何破题?槐荫区振兴街街道办事处阳光新城社区“城管工作站”给出“解法”:在阳光100凤凰街早市,首推全市首家“便民助农益站”,通过“点对点”搭建平台,实现精准助农,农户把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市民的家门口,既解决了应季蔬菜、瓜果销售“打游击”“躲猫猫” 的问题,又满足了周围小区几万名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安心的农副品的需求,还不影响城市交通,一举多得。
职业技能培训会、人才招聘会,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聚焦文化需求,升级活动阵地,丰富文化活动内涵,让群众“安居”“宜居”更“乐居”……翻开上半年街道的“民生清单”,一串串数字,一件件实事,是街道谋划“温度民生”的生动实践。
“治”出群众幸福感,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展望未来,更美的民生画卷正徐徐铺展,走在“全面振兴”康庄大道上的振兴街街道又将迎来一次次美丽新“蝶变”。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王贝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