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1日—6月2日,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重庆行在人民大礼堂广场举行。(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1日—6月2日,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重庆行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牵手了海滨城市厦门,走过了“人间天堂”苏杭,“屿”见了浪漫之都青岛,邂逅了8D山城重庆,拥抱了四季春城昆明,这一次,绵阳与十三朝古都西安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

9月29日,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城市品牌推广、文化艺术推介、文旅产品推销)第六场在西安市落下帷幕,以城为盟、以文为媒、以旅为脉,绵阳“文化三推”正加速闯出一片新天地。

乘着时代的东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在巴蜀大地如火如荼开展。绵阳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城”,正定准“航向”,吹响“加快建设成渝文化副中心”号角。

以文化为突破口,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在全国找坐标,绵阳正为成渝城市群崛起提供新思路、新启迪。

以前所未有力度“走出去”的绵阳,值得川渝学什么?

文化“出走”,飒沓如流星

众所周知,有山无水,往往难以孕育开放恣肆的文明。但有了水就不一样,水边的城都是敞开胸怀的,发源于四川西部巍峨群山中的涪江即其一。

或许,也就是这奔腾不息的涪江,在2000多年历史中造就了绵阳文脉的山高水长、自由开放。

在绵阳,丝绸之母嫘祖、治水英雄大禹、文化之圣文昌、华夏中医始祖岐伯在此诞生,也是李白、欧阳修的故乡,滋养了文同、李调元等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杜甫、王勃、卢照邻等均在此千古流芳。

近代以来,绵阳走出了享誉全国的沙汀、邓禹平等文史英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稼先、王淦昌等科学家在绵阳“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孕育“两弹一星”精神。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绵阳,最是懂得如何让文化魅力传承与延续。

比如,千年前,狂放不羁的豪侠少年李白在绵阳横空出世;千年后,李白的文化符号仍然大放异彩。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之光”照进文化现实,全球首个符合青少年审美的超写实数字人“少年李白”火爆出圈,城市独家记忆激活“文脉觉醒”。

除了李白“满血复活”,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和航天科技馆的建成开放,也宣示着“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建设精神蕴含的家国文化,在新时代找到了鲜活的载体。

如此,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创新的文化传承,便是绵阳文化加速走出四川、走向全国的最大底气。事实上,巴蜀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也面临接续传承的时代命题,而绵阳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为本地文化活化利用打造了一个样本。

此外,在今天,评论一座城市,GDP、人口等显性数据似乎成为话题焦点。但实际上,无论城市的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一座城市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更多还是源自文化。

比如,从国内来看,西安的盛唐文化,广州的岭南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等都是城市别具一格的“灵魂”所在;从世界范围来看,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人们乐于谈论它的也多是城市“性格”、人文。

因为,只有文化才是最具共鸣性、共通性的语言,而绵阳“文化三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这一规律的顺应。

这种顺势而为、因势而动的敏锐洞察,这种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的魄力,这种“柔软”链接世界的方式,值得川渝众多城市学习借鉴。

经济增速,扶摇九万里

虽以文化鸣锣开道,并非意味着绵阳在唱一台文化独角戏。

有意思的是,“文化三推”活动的创意灵感,最开始是在企业的纾难解困中碰撞出来的。

据了解,绵阳建立了企业工作座谈会制度,相关部门和区县定期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具体难题。

在一次“面对面”座谈中,有企业反映经营困难,“好产品”链接不到“大市场”。

于是,2022年6月绵阳“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活动应运而生,跨越山海,前往粤港澳、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找市场、找项目、找合作。

在绵阳决策者看来,只有主动“走出去”探寻标杆、对标先进,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打破盆地意识,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合作共赢。

此后,绵阳迭代升级启动“文化三推”,以走南闯北之姿态推动文化“破圈”,谋求发展“破题”。

从“三推”到“文化三推”,从“绵品出川”到“文化出川”,绵阳既举行产品展销“带货”,又与行业企业恳谈投资;既推广绵阳城市形象,又同步开展人才招引等,通过系列活动制造话题,产生“破圈”“建圈”“融圈”效益,实现“一次出川、多重收获”。

数据显示,2023年绵阳新招引项目255个、金额2473.4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61个,百亿级工业项目4个。也就是在当年,绵阳GDP增速(8.0%)位列四川各市州前列,经济发展“扶摇直上九万里”。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这对于不靠边、不沿海的川渝地区而言,同样具有现实的参照意义。

“开放性”是城市生机和活力最直观的体现,对于偏居西南内陆的川渝而言,想要找到含金量高的大项目、迭代升级的新成果、源深流长的人才池、水大鱼多的好市场,必须要选择跳起来、走出去,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告诉全世界,无论“逛吃逛吃”还是投资兴业,川渝都值得奔赴。

城市力量,破浪正当时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的是速度、拼的是实力、靠的是耐力、赛的是质量。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品牌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发展质量”。

众所周知,绵阳是一座承载三线建设使命的重要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如何让绵阳的城市形象不显老,始终保持着“老树新枝更著花”创新活力?“文化三推”的推介作用不容小觑。

比如,在诗意远方的“城设”塑造中,绵阳注重开发文创新场景。举个例子,原创音乐剧《将进酒》就在“AI”生成的暮色山河、盛景长安、熙攘街市、险峻蜀道间,“李白”舞墨纵情、潇洒恣意,千年李白不再只是书籍里的一个名字,仿若绵阳城里一个恣意耀眼的少年。

又如,在中国科技城的形象传播中,绵阳充分释放未来魔幻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的科技产品精彩亮相,让全国解码了属于中国科技城的硬核实力。

透过“文化三推”这个“扩声器”,绵阳向“新”而“行”盛名在外,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汇聚资源、拓展空间。

科技之城加速前行,建有川渝首家科技银行,“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入驻知名高校33所和顶尖创新创业团队35个,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将于11月启幕,其已成为汇聚全球产业动向、探索前沿技术、分享智慧成果的重要平台。

产业之城蹄疾步稳,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壮大,新型显示、核医疗、机器人、无人机、激光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成功培育千亿企业长虹和百亿企业九洲、京东方、惠科等。

人才之城成型起势,汇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6.9万,人才资源总量超80万,设有“人才周转池”和规模10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近两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超5.2万名。

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2023年,绵阳成功加冕省域经济副中心,正加速向着“成渝副中心”发起冲刺,东风浩荡的绵阳“轻舟已过万重山”。

绵阳的奋进之路,对于正加速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而言,极具启发意义。

当前,成渝区域形象如何换新升级,增强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最大限度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势资源,加速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发展链条,推动区域经济整体能级大跃升,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纵深推进,仍需乘风破浪、行者无疆。(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