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会的重要实物和文献资料。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此前,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新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0年过去,在党的领导下,伴随新中国的脚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展现出显著政治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代表:根植人民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普选,登记选民总数3.23亿多人,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来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其中有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

“郭树德,毛泽东号的司机;华罗庚,是数学家;刘英源,老英雄;乐松生,同仁堂的;蒋南翔,清华大学的;诸福棠,儿童医院的院长……”9月19日,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专题展览上,90岁的刘世梅看到北京市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依然能一一说出他们的职业。

刘世梅是北京市和海淀区第一届人大代表。1954年8月,在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当时她还不到20岁。同年9月,刘世梅和各地选举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带着6亿多中国人民的期盼,走进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同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票通过。在此之前,有1.5亿余人参与讨论宪法草案,提出118万余条修改、补充意见。

同一天,大会还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5部法律,我国的各项基本制度相继确立。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人大代表构成比例日趋完善。2022年,我国完成的最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了262万余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比达到16.69%,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十几亿人民、五十六个民族,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行使国家权力、表达意见,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罕见的民主实践。

立法:汇集民智

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改革开放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发挥职能,立法进程显著加快。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天之内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地方组织法等7部法律。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宪法为统领,民事、刑事、行政、国家机构和诉讼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制定施行,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数量大幅增加、法律体系日益完备、立法形式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尤其是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81件,修改法律258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0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2件次。在法律体系中,有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约600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

我国立法从制度上确保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1990年,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立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开始探索建立立法联系点制度,在全省每个设区的市选取一个县级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联系点。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步入快车道。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73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此外,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也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朱国萍是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每当接到需要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时,朱国萍都要尽快收集分布在5个不同社区、覆盖超2万居民的对法律修改的意见建议。截至2024年7月底,朱国萍和信息员们参与了97部法律草案的征求意见,提出建议3200多条,被研究采纳280条。

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鲁曼在参加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活动时,提出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建议,盐城市人大常委会被赋予地方立法权后,首先为此事立法。

吴腾信,广东江门人,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肢体残疾,出行要依赖助力代步车。交通不便、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乡村给他的出行带来重重障碍。2022年11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组进村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征求意见建议。吴腾信结合自身经历真诚地提出,希望能优化农村无障碍设施,方便像他一样的残疾人出行。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吴腾信的建议被吸纳其中。

除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还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立法。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对17件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约18万条。

群众有智慧、基层有办法,立法过程越能听民意、接地气,立法质量就越高。

监督:权威规范

在我国政治体制中,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职权。从1979年起,每年全国人大会议的重要议程,都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

宪法监督权,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核心职权之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既不能突破法定职责的边界,又不能让法定职责“休眠”。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监督职能开拓了新领域、新方式,如修改预算法,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开展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监督。又比如,突破单纯询问模式,专题询问成为新型监督方式。

20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将专题询问纳入了“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同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在人民大会堂展开。

2023年10月2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一府两院”同一主题的三个报告开展专题询问。面对与会人员就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执法司法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国务院、最高法、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

这种“问”与“答”的“对话式”监督方式也被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借鉴使用,并于2021年被法律明确为人大常委会的法定监督方式。2024年7月底,海南省七届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海南省政府、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到会应询。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开展了37次专题询问。

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备案审查工作开启于改革开放初期,但在实际工作中发展缓慢。党的十八大以来,备案审查工作也进入“快车道”。

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职责是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

“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备案审查格局已经形成并稳步运行,从而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保障宪法法律实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促进规范性文件制定水平和立法质量提高。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在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优势,推动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