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医话健康

在体检常规的眼科检查中,如果发现眼压偏高或者眼底视盘杯/盘直径比值(C/D)偏大,需进一步到医院眼科进行青光眼的排查。此时,患者往往就会感到迷茫和恐慌,一经确诊,则更担忧青光眼将导致视力损害和失明。因为青光眼是世界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病,被称为视力的“隐形杀手”。其实,眼科体检是早期发现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只要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光眼如何“偷”走视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青光眼,首先要了解一下眼压的概念。眼球像气球一样需要具有一定的内部压力,才能保持眼球的外形和眼球屈光成像系统的光学特性等功能。通常认为,当眼压超过一定的压力值,就会压迫视神经,造成其损伤从而导致视功能的损害,医学上称之为青光眼。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也就是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的缺损或缩小。目前,医学上还无法使已经发生萎缩的视神经恢复原有的功能。因此要特别重视青光眼的早发现、早诊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光眼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光眼有开角型和闭角型之分。前者的前房角开放,但是房水流出时的阻力变大,从而使眼压升高。后者是由于前房角关闭而房水流出受阻。两者的发病机制不一致,因此有其不同的危险因素。开角型青光眼的易感人群包括青光眼家族史、近视、糖尿病和眼底出血等人群;闭角型青光眼易感人群包括青光眼家族史、正视、远视和年龄大于40岁等人群。此外,高度紧张、压力大、焦虑、抑郁、生活规律性差等也是激发青光眼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一般1年1次)进行相关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诊断青光眼需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规的青光眼专科检查项目有视力检查、眼外观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压检查、房角镜检查、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眼底照相、青光眼OCT检查和视野检查等。通常依据眼压、眼底视神经和视野检查,可以判断是否为青光眼,以及明确青光眼的严重程度。进一步需要做前房角的检查来明确是哪类青光眼,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一些特殊类型青光眼还需要进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和24小时眼压监测等。如果暂时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疑似患者,应进行定期检查,观察相关指标是否有进展,一旦得到充分的依据就能够及时做出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了青光眼一定会瞎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青光眼可预防也可控制。如果在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通过及时的干预,通过缩小瞳孔或者周边虹膜切除/切开术来防止前房角的关闭,就能够避免青光眼的发生。即使确诊为青光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判断,通过药物、激光或手术进行治疗。只要及时、合理地进行相应的治疗,青光眼患者可以实现“有生之年不失明”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市红十字眼耳鼻喉科医院

眼科副主任医师 王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