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故事素材来自网络,部分图片并非真实,仅为叙事呈现,请理性阅读。

我家住在一个交通不便的农村,父母是一对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结婚之后五年没有生育孩子,这件事也成了他们的心事。

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午后,我父亲去地里挖红薯,当他来到红薯地的时候,就听见有婴儿的哭声。

那哭声非常微弱,断断续续,我父亲就顺着声音找去,结果在地头的沟里看到一个,用破衣服包裹着的男婴。那个男婴就是我。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这样的事并不罕见,父亲非常高兴,就把我抱回了家。

虽然我不是父母亲生的,但他们对我非常疼爱,把好吃好喝的都留给了我。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早早就参加劳动了,而我父母却把我送进学校读书,对于他们的做法,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

我大伯还跑到我家里对我父亲说,“上学有啥用?上不好瞎花钱……上好了他远走高飞,谁给你们养老?”

父亲却说,“多学点知识总是有好处的,以后他要是有本事了,就算不给我们养老我们也高兴……”

大伯见劝不动父亲,就摇摇头说,“有你后悔的时候……到时候你不要哭就中了……”

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地方打工,我们一家仅靠几亩薄田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给我交学费,父亲把细粮都卖了,我们一年四季都吃黑馍蘸辣椒,喝红薯面稀饭。

我知道父母供我读书不容易,就努力学习,争取每年都能拿到奖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家堂屋的墙上都贴满了我的奖状,父母看见红彤彤的奖状,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父亲时常对我说,“只要你有出息,我和你妈吃糠咽菜也是香的!”

母亲也说,“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过上好日子,天天吃大白馍,住楼房……只要你过得好,我和你爹就知足了……”

那个时候不但缺粮,还缺柴。每年冬天,父亲都会去湖北山上拾柴火,然后把柴火拉到街上去卖,有时候也会走乡串户换些白面,大米。

换的米面根本不舍得吃,而是要卖掉给我做学费,只有过除夕的时候,母亲才会拿出一点白面包一顿饺子给我解馋。

记得那年冬天雪下得非常大,父亲没法去湖北山上拾柴,当然也就没有白面吃了。

过年的时候,母亲为了让我吃顿饺子,就硬着头皮去舅舅家借面,妗子自然没有好脸色,是舅舅偷偷给了我母亲二斤白面。

大年三十的下午,母亲就包了一锅拍的饺子,我看着摆得整整齐齐的饺子,馋得直流口水。

终于盼到了天黑,母亲就开始煮饺子,她并没有把饺子煮完,只煮了一小半。

饺子煮好之后,母亲用洋瓷碗给我盛了满满一大碗,让我坐在桌子旁边吃,看着香喷喷的饺子,我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那么一大碗饺子,吃的我肚皮都要裂开了,父母见我吃的满足,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母亲说,“还吃吗!”

我用手摸着肚子说,“我吃饱了!不吃了。”

这时我才发现,父母碗里只有汤而没有饺子,他们手里拿着黑窝窝头就着咸菜吃得津津有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知道他们是舍不得吃,要把饺子留给我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说,“你们不能把好吃的都留给我,你们也要吃!你们这样我心里难受……”我哽咽得说不下去。

父母听我这么说眼圈也红了,父亲说,“你现在是正长个子的时候,需要营养,我和你妈吃啥都中,反正也不长个子了!”

母亲用手擦去我眼角的泪说,“儿子懂事了,我们吃……”

就在这时,突然听见门外传来一声巨响,父亲赶紧跑出灶房查看,我和母亲也跑了出去。

外面北风呼啸,卷着雪花嚎叫,刚一出门,我的脸就被冻得生痛,我躲在母亲身后避风。

当我父母看到眼前的一幕时,心却一下子被揪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见一个衣着破烂的人倒在我家院里,手里还握着一只豁子碗和一个袋子,看样子应该是一个乞丐。

迟疑片刻之后,我父亲就两步跨到了他身边,他用手摸摸那人的口鼻说,“还活着,快,把他弄屋里暖和暖和……”

母亲赶紧上前,和父亲一起把他搀扶进了灶房里,从他的身高相貌来看,有十四五岁的样子。

父亲赶紧倒了一碗热水,用勺子一点点地顺着他的嘴角灌进去。

母亲红着眼圈说,“这大冷天的,一个孩子出来要饭,太不容易了,真可怜……”

父亲说,“是啊,肯定是又冷又饿才晕倒的!你赶紧把饺子热一热,一会醒了让他吃下,肚子里有食就不冷了……”

母亲就烧火热饺子,父亲则耐心的给他灌热水,我把自己的暖水袋也拿出来,放在他的手边,希望他快点醒来。

过了一会儿,他就慢慢的睁开了眼睛,他看见父亲正在给他喂水,眼里就有泪花闪烁。

母亲把锅里的饺子盛出来,盛了满满一碗放在桌子上,让他坐在椅子上慢慢吃。

他感激的看看我父母,没有说一句话,就坐在椅子上狼吞虎咽的吃起了饺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母亲说,“孩子,慢点吃,吃完还有呢……”

父亲烧火,母亲把剩下的饺子也煮了,又盛了两大碗放在他面前说,“吃吧!”

男孩吃完一碗饺子,并没有再吃,他说已经吃饱了,可我看得出来,他并没有吃饱,而是不好意思再吃了,毕竟那个年代,饺子是稀罕东西。

他吃了一碗饺子,苍白的脸上才有了一点血色,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对着我父母深深鞠了一躬说,“叔,婶,谢谢你们!”

我母亲赶紧拉他坐下,说道,“孩子,你叫啥名字?是哪个庄子上的,你家里就有什么人……”

经我母亲这么一问,他的眼泪就流了出来。

原来男孩叫刘远,十五岁,他家住在邻乡刘家村,他父亲是泥瓦匠,母亲是家庭妇女,一家三口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吃喝还是有的。

父母很看重学习,他们省吃俭用把刘远送到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有出息。

可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前他的父母因意外双双离世。

刘远没有爷爷奶奶,最近的亲戚只有叔叔。在村干部的协调下,刘远的叔婶才答应收留他。

自从去了叔婶家里,他们就不让他上学了,他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什么活都干,可婶子没少给他脸色看,还不让他吃饱饭。

秋收之后,他叔叔就给了他半袋子红薯干,让他自己养活自己。

刘远又回到了父母留下的老屋里,可那点红薯干根本维持不了多久,早在一个月前就揭不开锅了。

今年冬天特别冷,进冬月就开始下雪,断断续续的一直到年关,地里的积雪根本没有机会融化,想挖点野菜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谁家都不富裕,刘远也不好意思去要饭,饿了就在地上抓雪吃,可天天吃雪哪里受得了?

饿得实在不行了,他才会出去讨点吃的,从昨天到现在他都没有吃饭了,身上的衣服又破又单薄,他又冷又饿,看见我家灶房亮着灯,就想讨口饭吃,谁知还没有走到门口,眼前一黑就晕倒了。

听了刘远的讲述,我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她说,“也是个苦命的娃……你以后有啥打算?”

刘远说,“我家的地都被叔叔种了,到开春的时候,我想开二亩荒地,自己养活自己!”

父亲说,“孩子,天无绝人之路,再有两三年你就是大人了,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那天晚上,父母就把刘远留宿在了家里,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又热了一碗饺子让他吃,然后把家里的红薯干装了半袋子,又从枕头下拿出皱巴巴的五元钱要给他。

父亲看到就说,“这是给孩子交学费的,你把钱给他咋交学费?”

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咱家也没有白面大米,只有这点红薯干,我想让他自己去买点米面吃,看他都瘦得皮包骨头了……要是他父母活着,不知道咋心疼呢……学费可以缓一缓……”

父亲也是个心善之人,听母亲这么说就没有再说什么。

我母亲怕他不要,就把钱装在了袋子里。

刘远见我母亲给他那么多红薯干,就推辞不要,可我母亲不依,他就收下了。

母亲还把她陪嫁的那件蓝呢子棉袄披在了刘远身上。

刘远红着眼眶说,“叔,婶,你们都是好人,你们的恩情我会想办法还的……”

他走后,母亲一直念叨着他,说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过日子太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晚上,母亲又提起刘远,她突然就对父亲说,“我想起那孩子就心疼,不如把他接回来给咱们做儿子,也能给小伟做个伴……”

父亲看着母亲说,“咱家的条件也不好,跟着咱也是受罪呀!”

母亲说,“至少有一个家呀……”

第二天,父母就一起去找刘远,可刘远谢绝了我父母的好意,我父母也没有勉强。

从那之后,隔一段时间我母亲就会去看他,虽然我家也不宽裕,但每次去都会给他带些吃的用的,有时候还悄悄留下几块钱。

刘远告诉我母亲,初中学校免除了他的学费,他又重新去上学了。

那年秋天,刘远顺利考上了高中,我父母就把家里的一头肉猪卖了,把钱给了刘远。

刘远感动得泪流满面,但一句话也没有说,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恩不言谢吧!

高中三年,我父母竭尽所能的帮助刘远,刘远也很争气,考上了大城市的一所名牌大学。

我父母把家里的老母鸡,粮食都卖了,还借了一些钱才凑够他的学费。

可当母亲把钱送去的时候,刘远却不在家,邻居们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从那之后,谁也没有再见过刘远。

时光荏苒,眨眼20年就过去了,我已经大学毕业,结婚生子了。

那年春节,我带着妻子儿女回老家过年,除夕夜的时候,母亲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短信。

母亲不识字,就拿给我看,当我看到短信内容时,一下子就懵了,拿着手机的手也控制不住的发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