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疯老太”,变卖家产、收藏,借遍亲戚朋友,攒齐6000万的资金,全部拿来修建陶瓷宫殿。

为了节省工程的经费,她住了7年的茅草屋,就连吃饭穿衣,都和乞丐别无二致。

甚至连她原本留给子女的遗产,都被一分不剩的投进工程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为什么要打造瓷宫?这座瓷宫现在又怎样了?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爱瓷器的老太·】——»

在景德镇这座以瓷器名都里,有一位名叫余二妹的老太太。

她1930年出生于此,12岁就开始了制瓷生涯。

当时的景德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与陶瓷产业有关。

余二妹从一名普通的陶瓷厂女工做起,每天起早贪黑,在工厂里忙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持续创作,文章中加入了广告。只需5秒即可跳过广告,免费阅读全文。写作不易还望观众老爷们理解。

余二妹对瓷器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

她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完成分内工作,而是主动学习各种制瓷技艺。

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也会仔细观察老师傅们的操作,有时还会偷偷练习。

这种执着和努力使她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技艺精湛的制瓷能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推移,余二妹的事业蒸蒸日上。

她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终于开办了自己的陶瓷厂。

作为厂长,她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探索新的制瓷技术。

在80年代左右,余二妹成功实现了柴窑复烧技术,这项技术在当时堪称突破性的创新。

它不仅提高了瓷器的品质,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制作瓷器,余二妹还热衷于收藏。

多年来,她收集了60000多件瓷器,涵盖了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作品。

这些藏品中,有些是她亲手制作的,有些是从各地收购而来的珍品。

每一件瓷器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81岁的余二妹去天津旅游时,看到了一座用瓷砌成的房屋。

这座建筑给了她极大的启发。

她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在景德镇建一座瓷宫,用来展示自己收藏的瓷器呢?

这个想法一经产生,就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余二妹向家人提出这个想法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

家人担心她年事已高,无法承受如此大工程,也害怕这会耗尽家里的积蓄,但固执的余二妹坚持己见。

她认为,建造瓷宫不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收藏,更是为了传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就这样,在家人的不解与反对声中,81岁高龄的余二妹开始了她的瓷宫建造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服困难·】——»

余二妹决定建造瓷宫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

她变卖了自己的老家房子,这座承载了她几十年记忆的房子以50万元的价格售出。

但这笔钱远远不够,她又将多年的积蓄取出,总共凑了约100万元。

可这100万,却依旧不足以修建瓷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余二妹不得不出售自己部分珍藏多年的瓷器。

这些瓷器中有些是她年轻时亲手制作的,有些是花大价钱收购的珍品,每卖出一件她都感到心如刀割。

有一次,她卖出了一件明代青花瓷,这件瓷器是她20年前从一个古董商那里买来的,当时花了她半年的积蓄。

看着这件瓷器被装箱运走,余二妹忍不住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变卖财产,余二妹还向亲朋好友借钱。

她挨个打电话,说明情况,有的朋友借给她几万,有的借给她几十万。

她还发动社会募捐,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募捐启事。

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凑齐了6000万元的总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金到位后,瓷宫建设正式启动。

余二妹亲自担任设计师和包工头,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

为了节省开支,81岁的她搬到了工地附近的一间茅草屋里。

这间不到20平米的草屋成了她的家,屋顶漏雨,墙壁透风,但她一住就是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七年里,余二妹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她的一日三餐通常是馒头配咸菜,偶尔才能吃上一顿带肉的饭菜。

她穿的衣服都是多年前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

即便在寒冷的冬天,她也舍不得多烧一把火取暖,常常是裹着厚厚的棉被工作到深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余二妹都在工地上忙碌。

她亲自监督施工进度,解决各种问题。

有时候工人们对某些设计有疑问,她就耐心地解释,必要时还亲自示范。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原本就年迈的她身体迅速衰老,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美的瓷宫·】——»

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瓷宫终于在2017年建成。

这座三层楼高、占地1200平方米的建筑,使用了80吨瓷片和6万余件瓷器珍藏。

瓷宫的外观呈圆柱形,坐落在新平村的山头上,远远望去就像一件巨大的艺术品。

外墙由数万件瓷片、瓷瓶和瓷人装饰而成,色彩丰富,图案繁复。

阳光照射下,整个建筑闪闪发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宫内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分为三层展区,每层都有不同的主题。

一楼主要展示中国四大名著相关的瓷器,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瓷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瓷景等。

二楼展示历代帝王变迁,通过瓷器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三楼则是500罗汉瓷像展,每一尊罗汉都栩栩如生,表情各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宫很快成为景德镇的新地标。

作为"瓷都"的新晋景点,它大大提升了景德镇的文化影响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陶瓷爱好者蜂拥而至,每天参观人数超过1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瓷宫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

虽然门票只有25元,但这座独特的建筑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周边新开了十几家特色餐厅和民宿,还有不少瓷器商店。

面对瓷宫带来的经济效益,88岁的余二妹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

她选择将瓷宫无偿捐赠给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决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有人赞扬余二妹的无私精神,也有人对她不给家里留一份钱的决定表示不解。

面对各种声音,余二妹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

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瓷宫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财产,它属于整个景德镇,属于中国陶瓷文化。我希望通过捐赠,让更多人能欣赏到景德镇的瓷器艺术,传承我们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师的离世·】——»

2024年6月6日,94岁的余二妹在景德镇人民医院安详离世。

这位被称为"瓷宫老人"的传奇人物的离去,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她与子女们重归于好。

她的儿子在接受采访时说:"母亲去世前,我们每天都去医院陪她。我们聊了很多,包括当年因为建造瓷宫而产生的矛盾。现在想来,那些都不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余二妹的离世,她的事迹被更广泛地传颂开来。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老人的一生,她被誉为值得纪念的人物。

媒体、学者和普通民众都对她的生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解读她的人生选择和对社会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于余二妹的评价并非一边倒的赞誉。

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她是一位"疯老太",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在晚年倾其所有建造瓷宫,甚至不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

这些质疑声虽有些刺耳,却合乎人情,但以此来批评一位为文化传承贡献了一生的斗士来说,还是有些令人心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二妹的故事,不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梦想和坚持,更是关于文化传承、老年价值实现、家庭责任等深刻社会议题的缩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人们会对余二妹及其留下的瓷宫有更多的理解和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头条百科:余二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宫奶奶”:圆梦,多晚都不晚 [新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瓷宫奶奶”余二妹去世,她传奇的一生让人称颂! [澎湃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