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胡,你真的看到了?"刘队长皱着眉头,盯着眼前这个年过半百的老警察。

老胡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刘队,我这辈子见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但像这回这样的,还真是头一遭。

那人——那'东西',穿着一身老式戏服,站在台上唱戏,声音清亮,唱功绝佳……可是,"他停顿了一下,"可是透过他的身子,我能看到后面的幕布。"

刘队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知道老胡不是那种喜欢胡说八道的人。如果是真的,那么这件事可就大条了……

01

1956年,新中国成立仅仅七年。百废待兴的同时,也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解开。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北京前门大街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南海的离奇事件,由此引发了一个神秘部门的诞生。这个部门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749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城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迟。1956年3月的一个傍晚,寒意仍未完全褪去。前门大街上行人匆匆,只有晓顺胡同里那座荒废已久的戏园子静悄悄的,仿佛与世隔绝。

北京京剧团的年轻演员李小明站在戏园门口,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吱呀作响的大门。作为新晋的小生,他每天都会来这里加练,为的就是能在即将到来的春季公演上一鸣惊人。

戏园子里灰尘弥漫,舞台上的幕布早已褪色。李小明熟练地点亮了几盏应急灯,开始了他的日常练习。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贵妃醉酒》的唱段中时,一个低沉的男声突然在他身后响起。

"咳咳,小伙子,你这'绵'字的尾音拖得不够,该用京音。"

李小明吓了一跳,猛地转身。在昏暗的灯光下,他看到一个身穿旧式戏服的中年男子站在舞台的另一端。那人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几分沧桑。

"您……您是谁?"李小明结结巴巴地问道。

男子微微一笑,"我姓马,你叫我马老师就行。我看你天赋不错,想指点你几招。"

李小明心中半是好奇半是害怕。他从未见过这个自称马老师的人,但对方的气质确实像是位京剧大师。犹豫片刻后,他决定接受指点。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马老师耐心地纠正了李小明唱功中的诸多细节。尤其是在"京音"的运用上,马老师的指导让李小明如获至宝。

"天色不早了,你该回去了。"马老师看了看窗外渐暗的天色,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小明这才惊觉已经练习了这么久。他连忙向马老师道谢,并约定明天再来请教。然而,当他转身想再看一眼马老师时,舞台上已经空无一人。

带着满腹疑问,李小明匆匆离开了戏园。他不知道的是,这次神秘的相遇,将会引发一系列超出他想象的事件。

第二天一早,李小明就迫不及待地向剧团领导汇报了昨晚的奇遇。然而,他的话却引来了一片哗然。

"小明啊,你该不会是练功太累,出现幻觉了吧?"团长王大山半开玩笑地说。

"不可能!"李小明急切地辩解,"我清楚地记得马老师教我的每一个细节。您听,这是他教我的'京音'。"说着,李小明清了清嗓子,开始演示。

在场的几位老戏骨听后,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副团长李秀芳忍不住说道:"这'京音'的运用,确实是老一辈名家的手法。小明,你从哪学来的?"

看到大家的反应,李小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说法。然而,团长王大山仍然将信将疑。

"这样吧,"王大山思索片刻后说,"今晚我亲自去那个戏园看看。小明,你也一起去。"

当晚,王大山带着李小明和几位团里的骨干演员来到了晓顺胡同的戏园。他们刚进门,就听到舞台上传来了悠扬的京剧唱段。

"这是……《霸王别姬》?"王大山惊讶地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舞台上站着一个身穿戏服的男子,正在深情演唱。那唱功之精湛,连见多识广的王大山也不禁叹为观止。

"就是他!就是马老师!"李小明激动地小声说。

然而,就在众人想要上前与这位神秘的"马老师"交谈时,舞台上的身影突然消失了,只留下余音袅袅。

这一幕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傻了。王大山脸色苍白,颤抖着说:"这……这不可能!"

离开戏园后,王大山立刻召集剧团骨干开会。经过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二天,两名警察来到了京剧团。其中一位年轻警察姓张,另一位上了年纪的警察姓胡。

"王团长,您确定您看到了……呃,'鬼'?"张警官一脸怀疑地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大山严肃地点点头,"张警官,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是,我和剧团的几位骨干都亲眼所见。那位'马老师',他……他是透明的!"

老胡警官一直沉默不语,只是若有所思地看着众人。最后,他开口说道:"王团长,我们会认真调查的。今晚,我和小张会去戏园守夜。"

当晚两名警察如约来到戏园。刚过午夜,就在此时,老胡警官猛地站起身,指着舞台惊恐地说道:“你看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