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十九岁参加了八路军,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头阵……”9月30日,纪念任常伦牺牲暨“任常伦连”命名80周年活动在龙口市七甲镇常伦庄村举行。一首《战斗英雄任常伦》大合唱,让现场的群众感觉英雄并未走远。
任常伦1921年出生黄县(今龙口市)东南部山区孙胡庄村一个贫苦家庭,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猛,参军四年累计参加战斗120多场,九次负伤。1944年8月,任常伦出席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荣获“一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944年11月17日,阻击700多名日军进攻根据地的海阳长沙堡战斗打响,任常伦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连续多次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在手榴弹、子弹都用完后,任常伦端起刺刀带头冲向日军。战斗中,任常伦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
任常伦牺牲后,胶东国防剧团创作了歌曲《战斗英雄任常伦》。1945年2月,黄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孙胡庄村改名“常伦庄”。2009年9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任常伦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的村庄,以英雄为名。常伦庄村的老百姓怀念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把英雄作为真正的“明星”追捧,红色基因在这个只有570多口人的小山村传承不息。
“我家和任常伦家是邻居,我父亲跟任常伦是小时候玩伴。任常伦6岁丧父、10岁丧母,家里很贫困,有时候来我家玩,我父亲就给他个玉米、地瓜吃。”王宝德今年84岁,任常伦牺牲的时候他才4岁,还不记事。长大后,父亲就给他们兄弟几个讲任常伦的故事。王宝德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有杆土枪,用来打野兔啥的。任常伦摸到枪后无师自通,一打一个准,他摸着枪说,“以后要用它打鬼子。”
王宝德听父亲讲着任常伦的战斗故事长大,他又把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子。2016年,村里建起了任常伦纪念馆,王宝德便到主动请缨到纪念馆当起了讲解员。每当有来参观的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他都会声情并茂地讲解任常伦的英雄事迹,一遍又一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他还被邀请到社区、学校讲英雄故事。这些年来,王宝德累计为10万多人次讲过任常伦的故事,他本人被评为烟台市道德模范。
“我们要铭记历史,以英雄的精神为指引,将来做对国家有用的人……”5公里外,七甲镇田家小学的教室里,一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主题班课正在同步进行。
学校老师姜丽萍告诉记者,田家小学利用作为任常伦烈士家乡有利条件,将英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每年的清明节、烈士纪念日,都会组织纪念活动。学校还精心编制了校本教材,将任常伦的英雄事迹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2011年6月,教育部授予田家小学每年的五年级1班为“任常伦班”。
“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年的和平与安宁。”在常伦庄村的纪念活动现场,田家小学“任常伦班”的朱佳钰同学满含深情地说。
“我老公从小就受英雄故事的熏陶,长大后当了消防员。我也从小受父母影响,自小有一个军旅情节。结婚后,我也当上了一名消防志愿者,还在家里建了一个‘家庭军人消防文创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消防。”张丽娜是常伦庄村的媳妇,她告诉记者,他们从小给孩子讲英雄故事,激励他以后能上军校,为国家作出贡献。
常伦庄村是一个只有203户570多口人的小山村。受任常伦等众多英雄的影响,村里百姓有着浓厚的爱党爱国情结。全村有59名建国前老党员、70位军人、9位革命烈士。任常伦、姜化彬、任德红、刘德明、王治文、王运华、王晶、姜玉壁、王宝桐……革命烈士的名字被人们铭记,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
(大众新闻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张大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