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安县以改革思维推动招商提质增效,在“大招商、招大商”中争优争先争效,以“争”促“增”,全力开拓源头活水,全面激发山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连续两年蝉联“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创新“责任制+专班制”领导机制,提增招商引资质效
1.“党政协同”建强招商网络
县委县政府牵头,整合资源,建立以县领导为支点、招商中心为连接、招商顾问为智囊、招商专员为骨干、驻外招商联络点为拓展延伸、异地商会为补充的招商格局。两年来,县主要领导带队赴江苏、深圳等地开展“一把手”招商69次,引进十亿元项目9个,引回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110.21亿元;在珠三角、北上广组建异地商会5个,在深圳、福州等地设立驻外招商联络点3个,织就“立体化”招商体系。
2.“挂图作战”绘制招商图谱
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地图,厘清产业全链条。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具家居“两大百亿产业集群”,“按图索骥”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个、强链补链项目40个、资质建筑业企业2家,补强园区整体实力。外资美尼斯智能家具家居电商产业园、福祥隆科技产业园和拥有瑞士严实公司授权的福建登阵实业等企业强援入驻,持续拉长智能家具家居产业链条;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与省民用无人飞机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打造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
3.“事后评估”形成招商复盘
将招商的后端落地评估与前端考察结合起来,建立符合华安高标准建设高品质新型工业园区现阶段发展的“亩均论英雄”招商机制,实行联审准入协调机制,从投资真实性、产业准入和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复盘、审查,分别就50亩、50-100亩、100亩以上三档划定亩均税收达到15万元、18万元、20万元三个档次,实施分级项目快速落地机制,把牢招商质量和落地质量的“双重高质量”。去年来,全县共落地招商项目31个,落地率近七成。
推行“园区化+产业化”选商模式,蓄势聚能招大引强
1.围绕“飞地工业”聚商成片
建立“飞地工业”平台,制定飞地招商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全县工业集中到华安经济开发区,实行统一招商、统一落地。三年来,全县飞地工业项目从208个增至283个,规模工业企业从82家增至111家,占全县比重70.2%,比2021年提高近10个点。
2.围绕“核心技术”聚商成链
以永良针纺机械为核心的针织技术为突破口,招链主、引链身,引进核心园区及周边配套23家针织机械项目,涵盖针织机械整机及配件、控制系统针织机械关键环节。目前,已投产20家,产品将涵盖针织机械整机及90%以上配件,实现了针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
3.围绕“工业地产”聚商成势
围绕首个工业地产中首科创谷建设,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开展政企协作招商,建设工业地产售销展示中心,共同举办江苏·南京招商推介会暨中首科创谷工业地产推介活动,对一期12栋7.7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进行招商推介,精准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商,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21.58亿元。
提供“妈妈式+一站式”安商服务,筑巢引凤以商引商
1.创新“区内事区内办”的暖商服务
在漳州市县属开发区首设便企服务中心,设立乡镇驻开发区办事处强化“帮代办”,全面实行“区内事区内办”,推行竣工即投产、拿地即开工、证照分离等改革,通过提前介入、并联审批、延时服务、容缺受理等方式,再造项目审批流程、开辟招商落地“绿色通道”,实现交地与交证“零时差”,便企服务中心年均办理近万件,即办件率98.67%,满意率100%。
2.建设“产城人融合”的亲商配套
谋划“后招商”产业社区配套,按照“3+2+1”的框架来打造产业社区,提升吃、住、行“3”大刚需,以国企带动加快实施21.14亿元的园区提升改造工程,一体推进邻里中心、产业综合体、市政道路、人才公寓等配套;护航医疗、教育“2”大民生,医院、学校等民生配套项目有序推进。拓展文体娱乐“1”大板块,精心培育打造夜市特色一条街、九龙商业街,做大发展商业圈,构建园区15分钟生活圈。
3.打造“让企业舒心”的安商环境
规范“营商110”,建立“安园护企办”,助企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对发现问题及时化解,让企业安心落地。设立领导服务日制度,实施“百名干部挂百企”帮扶活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用地、建设、环评等问题,持续做好招商服务“后半篇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