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摄影报道

9月28日,为期五天的2024工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落下帷幕。

工博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14点,国家会展中心28万平方米展区到场专业观众达20.1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达13.51亿;与此同时,展会期间,超1000项新技术和新展品首展首发,10项CIIF大奖、3项CIIF工匠奖揭晓,200余场同期论坛及现场活动,展现“1+3+1+N”高层级对话作用,上海“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第一批)重磅发布。而机器人展区作为本届工博会的突出亮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尤为引人注目,包括132项全球首发、87项亚洲首发以及128项全国首发产品,而在汽车制造、3C电子、新能源(锂电、光伏)等关键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不断扩大,合计占据近75%的应用份额。

“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下游市场推动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朝着高精度、高速度、高负载方向发展。从海外市场来看,遨博智能机器人早在2019年就出海了,2022年公司重新梳理了海外体系,也借鉴了很多成熟品牌海外出海的经验,在美国、德国成立了子公司,在日韩也寻找到了新的立足点,经过2023年的布局统一调整,公司在海外发展了比较优质的合作伙伴。”工博会机器人参展企业遨博智能常务副总裁洪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叩响国外市场大门

“工博会是讲述中国现代化故事的重要平台,在中国生活的14年里,我见证了中国工业从生产低成本产品向高新技术转型的历程。”9月27日,罗马尼亚工商联合会驻华首席代表罗伯特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在同济大学教授康斯大看来,中国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的发展位于世界前列,这次工博会上展示的许多前沿技术和应用成果,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工博会,作为协作机器人制造业的单项冠军,连续四年达到最高销量。今年工博会遨博智能的展台上60%—70%的展品都是由我们的集成商合作伙伴提供的,他们利用我们的机械臂去服务客户,创造的一些典型的行业案例展示。在消费领域,比如医疗,像热疗、点震波、艾灸等方向,我们也都有产品展出,而且能够直接让客户亲身体验,相关产品已经可以投入使用,大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还有咖啡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等,在商用场景里扩展非常快,在娱乐公司、海外商超等场所颇受欢迎。”在介绍产品系列时,洪帅特别谈到了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市场前景。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相关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全球第一,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受益于3C、光伏、锂电、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2021—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大幅提升,从2020年的不到18万台提升至2022年的28万—30万台,其中三分之一的需求来自电气电子行业,26%来自汽车制造行业;同时单台价值量、操作自由度和可编程性能更高的多关节型机器人销售占比达到57%。根据MIR睿工业预测,202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有望达39.2万台。

“从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到为新领域启用新的机器人应用,中国智造也在出海进程中不断成长,俨然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崛起背后的一股新势力。比如斯坦德机器人、擎朗机器人出海中东地区;极智嘉在以色列、科威特和沙特的物流行业落地了AI机器人自动化项目;卡诺普机器人产品也远销至中东地区;普渡科技在中东等六大地区设有研发基地;海康机器人更实现了东南亚市场全覆盖,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和印尼这五大市场都组建了本地化的服务团队,直接为当地近150家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与售后服务,通过投资建厂,深入东南亚市场的腹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在工博会上表示。

玛丽娜·比尔指出,过去十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从6万台增长至29万台,全球每年安装的工业机器人中,有超过一半是在中国。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提升,更突显了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的领导角色。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订单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本土产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对于工博会能够促进多少机器人行业订单,洪帅受访时表示,在工博会上直接下单客户并不多,但能够给展商提供重要的商机。

“有客户在工博会上实地看了我们的展台,发现我们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已经足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此确定了订单,达成合作,来自海外的客户合作都非常长远。也有海外企业对我们的消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例如来自海外的企业想要找到国内做咖啡机器人的公司,就通过集成商找到我们公司,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洪帅称。

迎接市场挑战需硬实力加持

在遨博智能等一众参展机器人企业眼中,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但企业想要大规模出海同样面临不小的挑战,同时也需要硬实力加持。

“从欧美市场来看,欧美的产业比较少,没有那么成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利用协作机器人的态度非常开放,因为他们的商业环境比较成熟,更愿意通过综合性的办法,用较长的时间去考察一家公司的产品能力、公司信誉度、技术支持能力、服务能力,以及在整个欧洲地区的口碑。而国内对供应商本身真实的综合实力考察偏少,所以我们在海外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能够得到信用背书,让客户愿意来考察。”洪帅表示。

对于机器人企业的出海规划,洪帅也表示,预计在美国的销售额会相比去年实现翻倍,日韩市场大概是十倍几十倍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出海,都需要硬技术的加持。以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汽车和新能源为例,洪帅介绍,遨博智能在工博会上推出了35公斤机械臂,已经实现批量化生产,可以在新能源的电池包、螺丝锁付,还有上下料等方面做到狭小空间内更轻量更加灵巧的部署。

“它结合了原来工业负载较大,协作智能化、模块化、小巧化轻量化的优点。还有玻璃涂胶、检测等防爆厂的业务,我们特别展示了大量的复合型产品,除了自己做的集成化复合机型产品之外,遨博和合作伙伴联合展示了一个800吨专门针对机架上下料的复合机型产品。”洪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过,也有机器人行业专家受访时分析,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出海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的贸易模式多以国内直销和国际代理为主。未来,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要更多元化,特别是在数据安全和合规风险方面,企业应加强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不仅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