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林盈

编者按: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一年来,福建各地市陆续出台系列区域性政策举措,形成融合发展合力,将“规划图”变为“施工图”。眼下,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已形成一批先行先试经验,取得一批首创性对台融合发展成果。日前,记者随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媒体联合采访团实地探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并推出系列报道。

今年上半年,闽台贸易额464.6亿元,同比增长4.9%;福建省新设台资企业1121家,同比增长27.4%……这组经济数据折射出闽台经贸交流日趋活跃。自上个世纪末两岸恢复交流以来,“嗅觉”敏锐、善于洞察市场的台商们便一直活跃于海峡往来交流的最前沿,见证两岸沧桑巨变。

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亚机械)的董事长韩萤焕是最早一批来大陆投资办厂的台商。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年产值近15亿元的上市公司,韩萤焕说,在大陆扎根的34年也是与祖国共同奋进的3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亚机械厂区流水线上,自动化机械臂正在作业。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谈及近年来企业发展的变化,韩萤焕多次提到了“转型”。“大概十年前,我们就开始着手做产业升级了,现在看来跟着国家政策走的决定非常正确。”凭着老牌台商对市场和行业的敏锐直觉,韩萤焕早早启动了自动化、信息化、数智化等一系列转型升级事项,并加大自主研发、国产化替代力度,继续走在发展大潮之先。

“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首先要转换思维,跟上潮流。”谈及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质生产力等“热词”的理解,韩萤焕信手拈来,作为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他保持着“阅读”潮流的能力,也身体力行地为新老台商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今天的福建,既有老台商们“硬核”的制造,也有新台商们紧追风口的创造。

近年来,两岸在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短视频等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入,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大陆商品在台湾的热销正成为常态。来自台湾高雄的杨哲安在大陆工作生活十多年,一直深耕金融领域。他发现,每年两岸大约有200亿元人民币的线上贸易需要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哲安介绍金融项目。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杨哲安通过调研发现,两岸商家需要通过国际第三方支付方式,手续费等成本往往达到5%甚至更高。通过搭建平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帮助两岸电商解决资金回流问题大有可为。

瞄准了这片金融“蓝海”,今年初,杨哲安成立了平潭综合实验区金联结算服务有限公司,尝试针对性解决这一痛点,取得了一些成效。“金融是国之重器。希望能用我所学把这个‘重器’用好用实。这是我多年来努力的目标。”杨哲安说。

大陆发展今非昔比,吸引越来越多的台胞跨越海峡共享发展机遇。

平潭台胞台企服务中心的台籍工作人员谈到自己的观察: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看到大陆在电商、短视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前景,选择来到大陆创业就业。

今年5月,为顺应台青创业需求,平潭台青创业育成中心揭牌运营,成为青年台商“登陆”的新落脚点。目前该中心已有7家台企意向入驻,2家金融机构进驻。中心聘任了10名创业导师,帮助更多台青逐梦、筑梦、圆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淑娟在福州开始了退休后的“再创业”。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不仅仅是青年,福建在支持创业就业方面的政策举措接连出台,也吸引了不少退休台商登陆“再创业”。早年间往来两岸做冷气机生意的王淑娟今年已经65岁,寻根归乡几年,她在了解过创业政策优惠后,在福州的台胞公寓开起了一家早餐屋。

“做美食是我的爱好,有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又想创业了。”王淑娟笑眯眯地说,希望做一个“两岸融合”的早餐店,把大陆和台湾口味融合在一起。

每次回台湾,王淑娟都会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讲述在大陆亲历的惠台利民政策和乡亲们对台胞的照顾,“他们看到我在大陆生活得很快乐,也由衷地开心。”王淑娟说,希望更多岛内同胞多来大陆走走,“这里充满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