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5年的时间,会发生什么?

1949年,伟人的那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响彻云霄。面对百废待兴的共和国,毛主席指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由此,一批与国同龄的高校应召而来,诞生于朝霞初升之时,扎根于祖国大地之中。穿越雷雨和风暴,它们与新中国一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碧血丹心 保家卫国

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时期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

1949年,在这个注定改写历史的年份,新中国的成立,也注定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布局。

成立之初,内忧外患的新中国,赖以生存的保障是强悍的军事实力。但刚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将士,肩上的武器尚未实现国产化。军事院校的发展,刻不容缓。

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应运而生,这是建国后海军第一所正规高等学府,学校承担海军近三分之一本科和近半数研究生教育培养任务。迄今为止,已为海军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军事人才,近百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6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海军军官的摇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海军工程大学在航海实习

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正式成立,建校以来,走出300余名将军,数以千计的舰艇长,如今80%以上的现役水面舰艇舰长都毕业于该学院,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与此同时,同年建立的“我军面向东南沿海的重要卫勤力量”的海军军医大学、“文武兼备、献身国防”的南昌陆军学院、肩负后勤运输希望的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共同撑起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新中国武装力量。

此呼彼应 风雨同舟

军强方能国安,在坚强的国家力量下,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一年成立的高校责无旁贷地担当着“服务于国家建设”的使命。

大连理工大学,这所共产党面向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致力于为国家工业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第一台激光器……都倾注着大工人的心血。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大工,激励着无数学子投身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大连理工大学

发展经济建设,除了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的还有经济管理人才。新中国成立的46天后,在殷切期盼中,中央财经大学的前身——华北税务学校,新中国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诞生于中南海旁。建校后的短短几年,学校就培养了数千名财经管理干部,巩固着风雨飘摇中的国民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中央财经大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迷雾中摸索的共和国,能借鉴的唯有苏联。 俄语,这个连接两国的沟通桥梁,显得至关重要。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今 上海外国语大学 )迅速建立,成为 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 ,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外语工作为宗旨,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外语翻译人才, 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上海外国语大学

这一年,更多的高校重任在肩。

东北电力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在马背上诞生的石河子大学,拉开了新疆军垦高等教育事业的序幕;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从国际关系学院开始走向世界;延边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树立了中国民族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中央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为众多学子搭建了创造“美”的摇篮。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它们的血脉融进了共和国的流金岁月,它们的命运历经着大时代的汹涌澎湃。

栋梁之材 卓尔不群

高等教育,意在发展。从雪白的起跑线出发的高校,秉承着一脉相承的自强不息,不断充盈着自身的发展内涵。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共有7所与国同龄的高校榜上有名,成为高校中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连理工大学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入围A类院校,第二轮“双一流”中手握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项一流学科,工程学学科新晋ESI全球前万分之一。学校拥有4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4位两院院士,90名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2001年以来,大工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是当年唯一获此奖项的团队,更是十年两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力诠释着科教兴国的注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大连理工大学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的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校主持的9项成果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8项,是直面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国财经黄埔”。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同样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 A+并列全国第一。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上外拥有最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QS世界大学排名等国际指标中位居中国前列。服务于国家开放的最前沿,上外学子将目光投向全球,搭建着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此外,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石河子大学,在荒漠绿洲区高效农业与生态、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防治等具有区位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石河子大学

培养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80%党政干部的延边大学,成为了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的人才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延边大学

让中国音乐文化在世界舞台发声的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学子大多数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是中国音乐的“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中央音乐学院

始终处于全军院校和全国医科院校第一方阵的海军军医大学,先后培养了7名两院院士、61名国家“杰青”“优青”,获得了全国医学领域首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创新团队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海军军医大学

它们,共同点亮着浩瀚无垠的五角星光。

而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高校,正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线索与注脚,从它们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教育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从1949年仅有0.26%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3年的60.2%;从198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14.7万人,到2022年突破千万人;从一穷二白的科学研究,到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75.5%、75.6%、56.5%……

这些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学府,见证着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

1949,赋予了这些高校独特的意义,成为了它们生命中永远的标识与序号。

75年后,红旗漫卷,江山如画。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