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浙江一发电厂遭海蜇“大规模入侵”,上海石化公司海水泵房亦出现大量海蜇。据“上海石化”微信公众号介绍,这些吃到嘴里的海蜇成为了热电部“史上最大危机”。目前“海蜇”影响还在持续,上海石化公司员工在持续奋战中,志愿者24小时排班值守计划已到国庆期间,估计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也将无休。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海蜇还对哪些人类活动造成侵扰?

海蜇“入侵”发电厂

近日,位于浙江嘉兴平湖市的浙能嘉兴发电厂遭大量海蜇侵袭,“丝滑”的海蜇们随着海水进入取水通道,附着在过滤海水的旋转滤网上,导致机器频繁跳闸。

电厂的循泵房建在海边,作用是抽海水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为了保证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工人们不得不24小时轮班值守,徒手“抓海蜇”,上演“泵房保卫战”。

据介绍,浙能嘉兴发电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钱塘江北岸的六里湾,是华东区域最大的燃煤发电厂,也是全国第二大燃煤发电厂,最高日发电1.1亿-1.2亿度。从9月18日起,由于海蜇引起的机器故障抢修次数已有100余次,海蜇清理总量约15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们在清理海蜇。来源:中国之声

对于海蜇泛滥,电厂维护部的负责人习超介绍,上海的漕泾电厂、临港电厂8月份就遭遇过海蜇泛滥,对今年海蜇产量高早有耳闻,但规模如此之大,大家始料未及。

他表示,“正常情况下,旋转滤网是不动的,一天每4个小时会启动一次,每次15分钟,用于清洗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包括跟着海水来的小鱼小虾海蜇等,一年内故障频率不超过三次。但今年跟着海水来的海蜇实在太多了,紧紧黏在滤网上,堵住滤网,一方面造成滤网过载跳闸,另一方面阻塞海水通道,我们不得不保持旋转滤网24小时连续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水泵房被海蜇“淹没”。来源:上海石化微信公众号

上海石化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石化此前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海蜇入侵事件,这是第一次。上海石化公司热电部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亦需要抽取杭州湾的海水用于发电机组冷却。起初,每天清理的海蜇在1吨左右,从26日开始每天清理出的海蜇将近20吨,把存放点堆得满满的。截至9月28日,9天时间已累计清理出海蜇约103吨。

海蜇为何“暴发”

为什么会有此次海蜇“暴发”?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专家认为,近年来,由于增殖放流、海洋环境持续改善、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海蜇迎来爆发式繁殖。

上述专家分析,今年夏天,浙江海域的海水前后温差大,降雨及新安江泄洪等稀释了海水盐度,客观上利于海蜇的生长发育。且浙江近年来不断增殖放流各类渔业生物,其中包括大量海蜇幼苗。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海蜇的附着基增加、饵料更丰沛,海蜇幼苗放流的存活率显著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5日,发电厂员工从过滤海水的旋转滤网上掏出附着的海蜇。新华社发

浙江海洋大学专家徐开达认为,今年的情况有一定的偶然性,需要长期进行监测,“我们监测2到3年,看看对生态有什么影响,比如是否出现其他鱼种少了,生态链不平衡了。目前来说,没有发现太大的问题。”

通常所说的海蜇即是“水母”的一种。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文章介绍,水母生活史包括水母体和水螅体两个阶段,水母体可以自由游动并进行有性繁殖,水螅体大规模地生存在海底,可以存活数年并通过横裂生殖释放水母。气候变化、海洋酸化、海水富养化、增殖放流等原因都会导致水母暴发。

为何“侵扰”发电站

水母“侵扰”发电站,并不罕见。

2009年,我国青岛一电站取水口涌进大量水母,给青岛居民和工业用电带来很大影响;

2011年6月,日本岛根核电站发现海水冷却喉管遭水母堵塞,发电量一度减少6%;同年6月,苏格兰通尼斯核电厂附近的海域,突然出现了大量水母,这些水母堵塞海水过滤池,液体无法进入制冷系统,两座核反应堆只好紧急关闭;

2013年,全球最大核反应堆之一,瑞典奥斯卡港核电厂的3号反应堆被迫关闭,因数百只水母误闯并堵塞厂内多条水管,以致无法输水冷却涡轮机。

2017年7月,以色列一核电厂周边海域有大量水母生长繁殖,聚集堵塞冷源系统取水流道,由于缺乏有效的预警与处置措施,取水口过滤网堵塞情况不断加剧,导致冷却取水流量减少,冷却功能下降严重,最终迫使核电厂紧急关闭,造成经济损失。

受到水母暴发影响的发电厂的地理位置靠近海域,许多发电厂为了获取冷却用水,会建在海边或靠近入海口等靠近海洋的位置,这样的选址会使得发电厂易受到海洋生物的影响,海蜇在海洋活动时有很大的可能随着流动的海水进入发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乌克兰南部敖德萨海港水域拍摄的水母。 新华社发

沿海地区建港、人工岛建造等海洋工程的建设实施,大大增加了近海岩礁的面积,给海蜇水螅体等固着性的海洋生物提供更大生存繁殖空间;而海蜇身体柔软有弹性,会造成发电站设备进水口网孔堵塞,水循环变慢,造成设备冷却效率下降。

为了找到水母暴发的真正原因和控制的办法,2010年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孙松说:“我们是把水母作为一种载体,通过对它的研究,看看整个中国近海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未来会怎么样变,这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人员进行海上考察。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我国所在的东亚海域是世界上大型水母暴发的“重灾区”,很多海域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海上调查发现,我国近海暴发的大型水母主要包括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以及沙海蜇(越前水母)。

还侵扰哪些人类活动

除了“祸害”发电站,水母暴发对海洋渔业、旅游业和人身安全等也会造成威胁。

在渔业的捕捞作业中,如遇暴发的水母则易堵塞渔网、损坏渔具,严重时导致渔船侧翻。大型水母捕食小型稚鱼和鱼卵,与其他捕食浮游动物的经济型鱼虾类竞争食物,导致渔业严重减产。

日本沿海地区自2002年以来,出现了多次越前水母暴发的现象。越前水母体型庞大,成年时能长到200公斤,是海洋中的巨无霸。据统计,由于越前水母的暴发,2015年在三泽渔港,比目鱼等捕获量比去年同期减少60%。

另外,水母“入侵”对沿海地区的旅游业也造成影响。每年6-10月,水母都会成群浮游至水面交配产卵,而这几个月也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人们喜欢到海边游玩,又因水母通体透明,在水里不容易被发现,人很容易被蜇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8日,韩国江陵市,天气炎热,民众在海边避暑。IC供图

2008年7月,法国南部闻名于世的度假区蔚蓝海岸曾遭水母入侵,逾500名游泳的人及日光浴人士被蜇。此前,虽然蔚蓝海岸耗资8万欧元铺设了防水母网,但还是遭到了数以十万计的水母侵袭。

今年8月,国内辽宁省大连市夏家河子海滨浴场两天内上百人被蜇伤,韩国也频频出现水母蜇伤人的情况。媒体报道,截至8月4日,韩国今夏就已接到约2900起水母蜇人的报告,考虑到不少民众及游客被蜇伤后不会向有关部门报告,所以推测此类事件实际发生数量多于统计。

如何解决难题

自水母数量增长甚至暴发对社会、经济及生态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来,从最初的网具拦截、船舶打捞到工程设施拦截疏导、高压水枪清除、气泡和超声波驱赶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国内外对水母的防控技术和措施相继发展。

201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一种有效治理港湾内海月水母暴发的方法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方法具体为在春季于待治理区域利用浮游动物采集海月水母碟状体,初步明确栖息海月水母水螅体的站点区域,再调查其附着的大型浮动基质,拖曳至岸基,彻底刮除其底表面附着的所有生物,晾晒7天以上后,基质底表面涂抹防污涂料,涂抹晾干后再将其放回海区中原位置。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2021年早些时候启动了一个项目,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无人机来估计水母的位置、数量和密度。

韩国近年来利用高压水枪在韩国大量暴发海月水母的施华湖等海域对海月水母的水螅体进行清除, 成为成功防控水母暴发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应用高压水枪对海月水母进行防控。来源:《海洋与湖沼》

瑞典某电厂在取水区海底设置空气配管, 利用海底气泡技术将水母体从海底吹起, 从配管中喷出发泡空气, 抑制水母流入。在日本某发电厂取水口海域, 有采用在船上加载一种涡旋产生装置, 使得船在水母聚集海域航行时产生水流涡旋,以达到对水母体有效驱逐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气泡法将水母浮起来。来源:海洋与湖沼

水母暴发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了解水母暴发的诱因,科学监测螅状体和水母的繁殖过程、漂移轨迹,探索水母暴发的解决之道是今后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出品:南都官微运营部

统筹:李湘莹

整合/编辑:许乐 实习生 钱香君

美编:蔡沐晗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国官网、中国之声、新华网、《海洋与湖沼》《河北渔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