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刀郎,真的很擅长创造奇迹。

虽已久不在江湖,江湖却一直保留他的传说,而当他在去年复出之后,关于他的热度也是只增不减。

这不,前不久他刚开了场个人演唱会,门票直接秒罄,现场更是座无虚席。

值得一提的是,刀郎在更早之前还举办了一场线上演唱会,不过短短时间,观看人数就超过50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热度,比起现在的一线歌星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刀郎的演唱会风格与他这个人真的很像。

没有大牌的嘉宾,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演唱服装,只是穿着一身不起眼黑色短袖的他,只是用自己真挚的嗓音与精心准备的舞台,就轻易打动了无数歌迷的心。

在舞台上,已经变成大叔模样的刀郎多次不禁落泪。

别人可能以为他是为演唱会的成功、自己终于得到认可而喜极而泣,但实际上他却说,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歌迷。

听到这句话,你就明白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男人依然和当初一样,内心柔软,感情丰富。

现场一位老奶奶听后更是直接泣不成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04年,这位奶奶就因为偶然听到刀郎翻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而成为他的歌迷。

彼时她还是一头乌发,如今二十年过去,她终于再次亲耳听到刀郎的现场,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不止是她,在刀郎的演唱会现场,你能看到各个年龄层的男男女女,很多人都是一边大声跟唱,一边动情落泪。

他们说,之所以会哭,是因为仿佛看到了曾经的青春在与自己打招呼。

而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刀郎,他的人生经历对于他们而言更是有着极大的精神鼓舞。

02

二十年前,有一个疑问在无数人心中盘桓许久。

那就是:刀郎为什么那么火?

自《2002年的第一场雪》横空出世之后,刀郎就力压无数歌星,风光无限,堪比顶流。

那个时候大街小巷都在放他的歌,谁家要是有VCD、DVD,旁边必然会放着一张印着戴帽子男人照片的光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个人们依然羞于说爱的年代,而这也是刀郎受欢迎的最本质的原因。

与当时的流行音乐有很大不同的是,刀郎的歌从不故作高深,无论歌词还是曲调都直白易懂,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接地气,不需要文化也能听明白。

与此同时,刀郎歌曲中的情绪又极为充沛,或孤独或悲伤或思念,仿佛彻底讲出了他人心中所想、念之所念。

沧桑的嗓音如同呐喊,塞外的风情象征自由。

人们哪里是在听刀郎唱歌啊,而是通过刀郎的歌宣泄自己内心埋藏生久的情感罢了。

除此以外,刀郎的个人经历更是为他的歌曲附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本名叫罗林的他,因为热爱音乐,高中尚未毕业,就跑到一个歌厅里学习键盘音乐。

在稍学有所成之后,便经常性地在各地音乐厅里唱歌。

那个时候在大众看来,玩音乐几乎与贫穷是画等号的。

可尽管入不敷出,刀郎仍没有选择放弃,更是多次组建乐队,还跑到了海南。

在海南,刀郎认识了一个姓朱的新疆姑娘。

她的存在,总让他时不时地意识到自己原来并非一无所有。

1995年,刀郎做下一个决定,与心爱的女孩一起,去她的家乡。

那个时候的他,个人籍籍无名,歌曲没有人听,音乐前行的道路上依然漆黑一片。

可他毫不畏惧,勇敢做梦,认真追爱,哪怕为此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也毫不后悔,潜心研究音乐。

当他火了之后,事迹随之传出。

大家恍然发现,年轻时候的刀郎,可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以梦为剑、为爱走天涯的“西域浪子”嘛。

于是,无数年轻人视他为偶像,年长者们也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经向往过自由的自己。

刀郎更火了。

03

可惜,好景不长。

或许是因为蛋糕就那么大,也或许就是单纯看不上这种音乐。

此后几年,有名的同行们挨个站出来,痛心疾首般地痛批刀郎不懂音乐。

一顶“俗”的大帽子也是毫不留情地被盖在了刀郎的头上。

可不要小瞧这顶帽子。

主流圈的不认可,不仅让刀郎寸步难行,也让当时很多习惯听从权威的歌迷怀疑起了自己的眼光,连对刀郎的喜欢都不敢对外表露。

那个时期的刀郎,就像许许多多的普通中年人一样,生活陡然巨变,事业停滞,不被理解,自己也陷入了迷茫。

当利益与冲突不断,当生活不复以往的平静,内心苦涩的刀郎最终果断下了一个决定:

我退出!

2010年后,刀郎就已经算是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因为为人低调,很少参加节目,自己也鲜再露面,“刀郎已经消失了”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

那个时候,人们都以为他输了,屈服了,就像大多数人都会向生活低头一样。

可直到多年后人们才惊讶发现,这个个子并不高大的男人从未弯下自己的腰杆。

以前舆论都说刀郎的歌俗,在隐退之后,刀郎不仅没有“悔改”,反而在“俗”之一字上加大了研究。

他读《金刚经》,研究聊斋志异,遍访各地的民俗曲调,如江南评弹、昆曲等。

去年,他以山歌为根源的专辑《山歌寥哉》一出世,就瞬间在全网走红。

年轻人惊讶发现,山歌居然可以这样?民俗也可以很潮。

而曾经听过刀郎的人也会恍然,这都20年过去了,他依然还是那样。

刀郎曾说:“真正的民歌,应该就是在我们身边的,就是我们随处可以拿来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其实从没有在乎过外界加在他身上的污蔑,多年来所努力的只是为民俗发声罢了。

刀郎用自己切实的经历告诉这个世界,什么是俗?什么算雅?民俗从来都不丢人,只要是发乎于心、动之以情的歌曲就是真正的音乐。

如今的他,虽年纪大了,身材走样了,却比任何人都适合“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

破开迷障,返璞归真。

他依旧是他,潇洒的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