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姚安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全力推进花卉劳务产业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职业化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变为产业工人,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托起家门口稳稳的幸福。2023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54人,实现农村劳动力县内就近就地就业2.59万人。“姚安花卉工”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
强产业,以产业链串起用工链。姚安县紧扣省委提出的“三大经济”战略部署,积极打造姚安现代花卉产业创业园,挂牌成立楚雄州花卉产业技术研究所,培强壮大经济园区。抓住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涉农资金“四到县”政策的机遇,将有限的涉农财政资金整合起来,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先后建成一批高端花卉产业标准化生产应用示范基地,增强花卉经营主体就业吸纳能力,拓宽就业空间、创造就业岗位。探索“政府主导投资金、搭建平台建基地、引入主体抓经营”的发展模式,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9亿元,以政府投资撬动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近3亿元,建成高端温室花卉基地5768亩,吸引昆明花拍、云南云花等24户知名花卉企业以租赁方式发展花卉种植,带动全县引进和培育花卉经营主体52户。2023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1.98万亩,年产鲜切花10亿枝,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亿元。全县花卉基地吸纳群众入企务工达7500人,仅花卉务工每年就可为群众增加3.15亿元的收入。
提技能,传统农民变产业工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群众主动的技能培训模式,覆盖花卉种植、采摘、包装、运输、销售、精深加工、农旅融合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开展以培供需、定岗就业的订单式培训,全面提升花卉工岗位技能,端稳就业饭碗。2023年以来,通过开展“花卉工”就业技能培训,3500余人获得花卉工培训合格证书。“姚安花卉工”劳务品牌实现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成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金字招牌。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优秀农村乡土人才跟踪培养计划,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和花卉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先后派出20余名园艺、植保等专业博士、教授亲自到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跟踪培养产业工人。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共培养花卉生产经营管理人才253人、具备从花卉种植到精深加工各环节技术专长的产业工人6147人,吸纳21名高校毕业生到花卉企业就业,“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效应持续增强。
促融合,单向用工变双向奔赴。加大“贷免扶补”和初创实体支持力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鼓励个体经营,成立姚安县花卉产业联合会,构建“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等产业辐射带动模式,带动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家庭农场、5户专业种植户自主发展花卉产业。建立农村劳动力数据库,完善劳务公司、用工企业、人社等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发挥好“零工市场”、乡镇“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作用,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社会力量,利用花卉园区聚集优势和坝区交通优势,在企业招工与群众就业之间牵线搭桥,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花卉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制度、集体协商、“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计划,依法维护产业工人权益,让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企业治理,组织开展送温暖、医疗互助、金秋助学、困难帮扶、女职工关爱等活动,让产业工人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群众不仅可以在花卉企业上班,下班回家后还能发展种养殖等副业增加收入,实现了务工稳收、副业增收、照顾家庭“三赢”。
树品牌,打造花卉工“金名片”。以产业链串起用工链,形成“花卉园——企业基地——多个区域”交替叠加循环用工链条。2023年6月“姚安花卉工”被授予省级劳务品牌。2023年,“东方玫瑰谷”农业庄园以土地集中流转规模经营为抓手,流转530户农户800余亩土地,吸纳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季节性务工267人、固定务工52人,户均每年实现就业收入2万元以上。将培育劳务品牌作为稳定和扩大就近就地就业的重要手段,围绕花卉、肉牛产业发展,不断强化“姚安花卉工”、“肉牛饲养员”等劳务品牌培育打造,健全劳务品牌培育机制,加强政策供给,实现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2023年,“姚安花卉工”、“肉牛饲养员”产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达到4万余元。聚焦鲜切花高效栽培技术,累计培育“金辉”“金彩”“梦魅”等自主知识产权月季品种7个,注册“云秀”“花木里”“滇耘”等品牌商标6件,“云秀姚”等一批国内知名月季鲜切花及种苗品牌和“云秀”牌月季鲜切花连续5年荣获“云南省十大名花”称号。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陈嬿如)
来源:中国日报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