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落实《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改进创新全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于9月至11月举办文明校园专题展览。主展区设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大厅,同时在16个区通过实体展板、电子屏展示等多种形式设立分展区。同名网络展将于今日在“红途”平台、“文明上海”上线,形成“1+X”全城联动、线上线下互动。
展览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指示、论述,通过展出本市16所全国文明校园和各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成果,展现五年来文明校园师生精神风貌、育人成果,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成效。
文明校园创建是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面授予学校的最高荣誉称号,是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培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的有效途径;是激励青少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保证。
近年来,市精神文明办、市教卫工作党委按照“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六个好”文明校园创建标准,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指导和常态化管理,推动各校园以环境新面貌、文明新风尚、精神新状态、思想新自觉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17年中央文明委授予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学校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 年授予复旦大学等11所学校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目前,上海33个先进学校正在继续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红色教育强基铸魂
今年3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光电研究院院长、红外物理学家褚君浩,在正大体育馆与近3700名复旦本科生面对面,首讲“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帮助年轻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立下高远之志。
类似的举措在上海校园中还有很多。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上海近年来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道德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引导广大青少年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上海交通大学积极推进红色基因挖掘工程,主动向社会各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让交大美育平台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交大精神品格的全新阵地。
同济大学以一流党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大学重视用活红色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思政金课,首开“开天辟地”新型党史课程,开展“赓续红色基因”系列示范党课,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业绩。
静安区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近5年来,静安区11处红色场馆参观人次超200万,开展1500余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打造“国旗下成长”“华夏学子说”“出发吧 去静安”等红色文化品牌活动。
长宁区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全学段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推出愚园路红色印迹小小讲解员、美育大课堂、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征询、科技赋能育人场等特色项目,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自2018年开展“愚园路小讲解员”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先后有100多名小讲解员参与40多场次志愿讲解服务,服务人次数百人。
曹杨二中秉承红色基因、劳模精神、工匠品质,组织开展三大主题的劳动周实践活动——情扫天下、智创未来、道种心田,让“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贯彻在学校血脉中。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框架引领下,从2000年开始,新疆和上海七宝中学两地学生每年在“心缘·心愿·心园”的心愿树上许下愿望,共谱民族团结的篇章。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年来,上海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着力推动“双减”落地。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快乐、多彩的童年,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一师附小开展了以“爱、美、趣、创”为要素的“愉快教育”实验,实施“五育”并举的教育改革。“愉快教育”曾被教育部誉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并作为第一批教改经验向全国推广。
市三女中把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师德建设相结合,构筑校园精神文化。围绕“独立、能干、关爱、优雅”(IACE)的育人目标,探索德育新视角,优化女中德育特色课程框架,形成既有女校特色,又有时代特色的德育课程群。进一步推进“追寻金色梦想”三年系列活动,与“IACE女孩”特色项目有效融合,以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来濡养女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导女生成为情志高雅,学识博雅,言行优雅的具有民族风范和现代气质的优秀女孩。
松江区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书画、沪剧等传统文化和顾绣、皮影戏、丝网版画等非遗文化的学习教育,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为巩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上海各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引导青少年从点滴起步,涵育文明素养。
行知中学组建了“英才志愿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英才志愿服务队的小先生们自主开展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如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三月春风惊蛰起 雷锋精神心中留”爱心义卖、敬老爱老等学校品牌志愿服务。此外,英才志愿队的小先生们也组织、培训同学,鼓励他们利用假期走进淞沪抗战纪念馆等红色场馆,以小先生的身份,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宣讲人,如引领同学们讲述淞沪抗战中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姚子青和宝山保卫战的故事等。此外,英才志愿服务队的小先生们也组织同学们走入社区,投身爱心暑托班的志愿服务,助力创全工作的有序开展。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推出“教育童行·i在彩虹湾病房学校”志愿服务项目,2016年至今,3个教育共同体、22所学校的教师与学生1000余人次投入教学实践,惠及患儿近6000余人。牵头“为爱捐发”公益项目,已开展207次捐发志愿活动,共有159名患儿戴上了假发。
加强“引路人”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上海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用“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要求引领教师成长发展。同时弘扬尊师风尚,强化关心关爱,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福利待遇,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宝山区将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念融入文明校园创建全过程,深化“学陶师陶”师德品牌建设,打造体验类、创新类“生活教育”校园实践基地,开展“宝山少年行”“社区小先生”等形式多样的“学陶”品牌活动,不断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
闵行区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把文明校园创建作为探索学校综合育人优质发展,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的重要举措。依托闵行教育智慧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动态管理、督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质增效。注重全面深化文明校园创建,以德育“第一课堂”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抓班子、建队伍、强师德、扬校风,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校园百花齐放、优质均衡发展。
静教院附校2013年被市教委命名成立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2020年作为国家级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面向全国开展推广。
杨浦区打虎山路一小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大局,以做“于漪”为主线,把师德师风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紧密结合起来。学校通过阅读活动分享学习于漪老师的心得体会,秉承教育初心,反思教学实践,争做学生的引路人。从“五个二工程”到“五个一成效”,学校推崇“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教师自励文化,通过“最具影响力教师”评选等,扬正气,促发展;依托“高级教师教研合作团队”“男教师励志会”等组织及分层分类培养,锤师能,育名师;开发“与儿童结伴成长”等课程,加强思政教师和班主任梯队建设;开展教育部重点课题、规划课题等项目攻关,增研力,长实力;组织开展教育集团青年干部工作交流会,为职初教师开发师德类课程,赋予青年教师学习和成长平台。
“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此为目标,上海将落实为党育人、立德树人使命任务,持续加强和改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提高协同育人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他们成为拥有“四个自信”,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栏目主编:周文吉 文字编辑:崔家琛
来源:作者:王闲乐
热门跟贴